行世仁慈遇善知识(2-1)
(2022-12-04 09:55:05)分类: 弘法讲义 |
行世仁慈 遇善知识(2-1)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这一类可以不是佛弟子,善男子、善女人就可以不是佛弟子了,也可以是佛弟子,是这样。因为根据他下面那个所行持的,你看“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但是他后面有一个,中品下生后面都带有条件,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是世间的善人。世间的善人,举了个例子,“孝养父母”这都是世间的善人。
后面一句话叫“行世仁慈”,这个面就很广了,就等于说他们没有佛学的理念、没有皈依,甚至说没有空性、没有禅定功夫这个都可能。但是他是世间的人,“行世仁慈”,世间的仁慈,孝养父母也是世间的仁慈,面很广了,这种世间善人临命终的时候,他在这一品中品的下生,但是有个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他也往生不了。
临命终的时候,“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就是为他宣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相当于为他读诵经典。或是给他读诵经典,或是按经典意思给他讲那边的情况,“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或者是告诉他阿弥陀佛发过四十八愿,叫他明白怎么个情况,“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这个很重要。
“寻即命终”,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基础,没有佛学的基础,没有修行的证量,他只是世间的一个善人而已。在他临命终的时候有缘,过去的善根和福报因缘成熟了,感得有善知识为他讲那边的事,或者类似为他描述阿弥陀经,或者是五经一论上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况,为他讲阿弥陀佛的慈悲大愿,他听闻这个事以后,“寻即命终”,寻顷命终是啥意思呢?他马上就死掉了。
如果不是到临命终,过很长时间走,都很难保证。这一点是说明了临命终那一念的重要性。无论你是修行功夫多高的或是没有定力的,临命终的那一个正念不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听到这个好处以后,心生欢喜,发起了一个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念,这时候很快命终了,算是临终正念不失,临终生起了求生之心。
摘自仁清法师《念佛你登几品莲》
相关视频已发布请自行搜索观看
更多请搜“仁清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