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南京导演拍中法文化纪录片《龙的重生》

标签:
文化 |
金陵晚报记者 王婕妤
谁也没想到,用一条龙,将中国南京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两座城市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龙的重生》。
昨天记者提前观看了这部将于4月12日在南京新闻综合频道16:55、十八频道晚22:00播出的中法文化纪录片《龙的重生》。这部由南京市作协副主席申赋渔执导的纪录片,以龙为线索,通过法国人如何过圣诞与中国人如何过年进行文化比较和碰撞,借此反映了两地文化。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南京和斯特拉斯堡是友好城市,龙的故事就是连起两座城市的桥梁。纪录片的南京部分,以栖霞区的年俗—柴龙的故事为基本框架。南京的“柴龙”舞是过年期间的一次狂欢。
它起源于1700多年前的东晋,东海龙王的太子不忍百姓受苦,擅自降雨触犯天条,被斩成十数段从天上抛下,心怀感激的百姓把一段段龙身用板凳接上,再连在一起抬起来行走,期望龙王太子能够复活。
所以“柴龙”又叫做“板凳龙”,传到后来就成了每年元宵节的舞柴龙。然后随着城市化推进,这一传统渐渐被人淡忘。
纪录片真实记录他们寻访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篾匠、木匠、糊纸匠、铁匠、剪纸艺人、民间画家……重新制作柴龙的过程。从乡村,走到都市,最后停留在古老的台城,在山水城林的背景下,在玄武湖畔,在秦淮河上,上演一幕幕令人惊艳的画面。
纪录片的法国部分以圣诞为主题,通过龙的故事与南京部分形成呼应。
传说中,著名的孚日山上有一条龙。强烈的阳光晒化了龙,流入到山脚下的葡萄园里,所以那里的葡萄特别好,最后酿成一种名为龙之血的红葡萄酒。拍摄对象托马斯一家,是一户九代制造龙之血葡萄酒的家庭,他们家的酒窖里到处是龙的图标。只不过,法国的龙是长着翅膀的。
申赋渔介绍:“我们拍摄的过程,不仅是纪录片的生产过程,更是延续文化传统的过程。另外柴龙舞蹈时行进的路线,可以将南京最美的风景收入镜头。”两个部分将采用交替剪辑的方式,把中法两国的人文、传统与自然风光交织在一起,该片由法国著名摄像师莫吕埃勒担任总摄像,作曲则邀请了德国著名钢琴家海纳·格尔钦担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研修学院院长李革华评价道:“在通常的各种作品中,西方往往被描述为发现者,东方文化总是被发现者,但这部纪录片改变了这种逻辑,双方文化是相互发现的。”http://img.hexun.com/home/hx.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