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陵晚报:南京“柴龙舞”被拍成纪录片

(2014-02-16 14:24:13)
标签:

文化

  金陵晚报讯(记者陈曦)柴龙舞,是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南京传统民俗。围绕着柴龙制作及舞龙,以及有关柴龙的传说,共同构成了南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制柴龙舞柴龙的传统已经断了十年,当年的手工艺人大多去世。好在正在拍摄的一部纪录片《龙的故事——阿尔萨斯圣诞与南京年》完整记录了南京的柴龙舞。昨天,摄制组在台城完成了最重要的一个场景——舞柴龙的拍摄。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南京与法国阿尔萨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是友好城市。为了使两地人民加深了解,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斯特拉斯堡市政府决定联合拍摄一部反映两地文化的纪录片,龙的故事,串起了南京和阿尔萨斯,串起了中法文化。

  南京的柴龙舞,是过年期间的一次狂欢,起源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晋时期。传说东晋时期江南一带遭遇干旱,东海龙王太子不忍百姓受苦,擅自降雨触犯天条,被斩成十几段从天上抛下。心怀感激的百姓把一段段龙身用板凳接上,再连在一起抬起来行走,期望龙王太子复活。这件事是一个姓柴的大户人家牵头做的,所以称“柴龙”。

  法国阿尔萨斯的小镇图尔海姆也有着关于龙的传说,法国的龙身上长着翅膀,可以喷火。《龙的故事——阿尔萨斯圣诞与南京年》就对中法关于龙的形象和寓意做了详细介绍。

  该纪录片由南京日报记者、南京市作协副主席申赋渔担任导演,法国著名摄影师、斯特拉斯堡大学影像学教师莫吕埃勒担任摄像,德国钢琴家海纳·格兰钦作曲。

  申赋渔介绍,拍摄南京柴龙舞的灵感来自南京一位老诗人方先生。方先生过年前突发奇想,想给一岁的孙子“插烛”祈福,而“插烛”仪式,正是舞柴龙前的重要一步。不过,柴龙舞已经断绝了十多年了。

  为此,方先生找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开展了“拯救南京民俗柴龙舞”的活动,他找到66岁、家住栖霞区的南京老艺人杨师傅,目前全南京会扎柴龙的只有杨师傅一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