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晴:《光阴》是一种追求
(2010-11-02 11:31:12)
标签:
文化 |
赋渔是本书的作者。在书衣坊新装修的类似于举办小型沙龙客厅一样的会场上,头顶上方的灯很奇怪,许多灯泡捆绑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光源,悬在人的脑门上方,而我恰恰无意就坐在灯泡的下方。所以,当和书衣坊的主人、也是本书的设计者朱赢椿先生以说相声的方式联合主持的赋渔喊我说两句时,我看着他,竟然有一瞬间的晕眩,主要是太熟悉了,相识十六年,好像突然陌生了一样,就是那一刹那,我突然觉得任何语言都是多余,我觉得此时,只要一句话就足够:能写出一本如此受人尊重的书,足矣。这跟他为人的朴实真诚以及对世事有所为有所不为、还有他所一直崇尚的为文的理想追求分不开。
《光阴》讲的是那些一直存在、但却为我们所不经意忽略了的东西,我们忽略它,是因为我们关注的东西已越来越离土地遥远,我把这本书个人定义为一本寻根的书。寻自然的根,寻内心的根,寻文化的根。自然是什么?自然其实就是人灵魂外在的反映。而在座谈时我不经意地翻阅中,发现书中也有一句类似的话:任何一个节日,其实反映的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赋渔是个特追求唯美的人,在这里我提醒一下,他追求的是唯美,不是完美。虽然同居一城,同窗中我们也是来往较多的,但事实上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但就是在不多的相聚中,他讲得最多的也是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追求和向往,是他那种苦苦执著于个人道德的完善而带来的心灵悸动。他追求唯美的文字表达,追求唯美的人际关系,追求一切唯美的他认为值得为之去追求的事。所以写到这里,我想起有些人对文字的轻视,不免多发一些感叹,文字所体现的并不仅仅是文字,思想出文字,情怀出文字,没有思想的人,写不出好文字,没有高尚情怀的人,写不出经典文字,文字是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反应。《光阴》写得唯美、丰富、内涵,一如赋渔为人的外在反应。他有着他这个年龄的人少有的勤勉和对文化的热诚向往。他为了书中的插图,多次下乡寻访农民画。他曾经把先前一本书所得的稿费全部捐出。他是一个视文字表达为灵魂的事的写作者!所以,他的书,都是不轻松的,是智力和心力以及知识的一次交织行为,二十四节气,值得读一年,每一个节气,值得花两周去读。再加上设计者朱赢椿先生的精心装帧,此书边读边玩味,宁神养心。
前一篇:感动是因为朋友
后一篇:娜娜:并不是人人都有许仙的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