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兴:温暖之旅

(2009-02-23 11:15:53)
标签:

杂谈

  2月21日,周六。

  雨断断续续下着。我从南京,独自去嘉兴。

  这是第二次去嘉兴,三年前去的那次,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王国维、弘一大师、茅盾、徐志摩,竟然都来自于这个地方。回来之后,我写了一篇《嘉兴的气质》,我在想,是这一个个大师,铸就了嘉兴独特的气质呢,还是这地方特有的气质,才生长出这一个个大师?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因子,吸引着我。

  我到嘉兴,是应嘉兴宣传部和嘉兴日报的邀请,到图书馆做一场生态讲座,以及和报社读书会的朋友聊聊闲话。

  陪伴我一路的,是一盘排箫。循环往复,直至CD拒绝工作。于是,我在静默中,在雨中,向嘉兴急驰。雨括器有节奏地摇摆着。像不断播放的幻灯片。过往的一切,以及心中的未来,一幕幕在眼前上演。长途跋涉,也是难得的独自的清静的属于自己的时刻。

  朋友们已经久等了。有上次相识的,也有初次见面的。也许是先对嘉兴有着一种亲近感,即便是初次见面,也是一见如故。是嘉兴独的气质,使得她们如此的温婉文雅,恬然宁静?

  300余人的报告厅已经座无虚席。我的,从湖州长兴赶过来的报社的同学和朋友,只能站在后排的过道里了,远远地朝我点头招呼。像对熟悉的朋友,我对着济济一堂的嘉兴的老师、家长、孩子,以及闻讯而来的各个年龄层面的朋友缓缓聊天。只是聊天。因为亲切。我谈了一些我对生态的理解,讲了一些我所知道的,动物灭绝和人类自己的让人悲哀的故事。

 我在讲台上,聊着,下面有不少的人,边听边朝我微微点头。他们理解我。这让我很受鼓舞。也许,这就是我要这么远,从南京赶来嘉兴的原因。

  孩子们的提问,让我明白,他们,是真正听懂了我所说的了。如果,我对生态的一切看法,能象一粒很小的,但是有生命的种子,开在他们的心中,那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晚上,和嘉兴日报几位朋友的告别,是依依惜别。他们让我觉得温暖,他们让我,对嘉兴的美好记忆,不再是隔膜的,不再是想像的,不再是与我无关的。真正对一个地方有着感情,是因为这个地方,有着让你牵挂与喜欢的朋友。回程的路上,是密集的大雨。在大雨中,我忽然觉得,这次的嘉兴之行,将是我前行路上的一个充满温情的加油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