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窃听风云》——后港片时代的涅槃

(2009-08-12 23:48:35)
标签:

杂谈

分类: 影像&印象

    香港电影曾经承载几代人的记忆,在整个华语电影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香港电影似乎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不仅鲜有力作问世,香港本土的票房也是连续走低,就连电影人才也是青黄不接,男演员依旧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而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奖杯也是连续几届被大陆演员摘取。2004年初《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正式生效,同时意味着香港拍摄的华语影片将不再受进口配额限制,香港电影获得与内地电影同等的发行权。于是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香港电影进入了更为广阔的中国电影阶段,也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后港片时代的到来。

    随着与内地合作的加强,香港电影在内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但同时似乎也失掉了港味的纯正。不管是为了迎合内地观众的口味,还是应付苛刻的审查制度,“香港制造”的标签已经渐渐模糊,就连尔冬升导演本人也悲观的感叹:香港电影3年内必死!然而,香港电影人从未放弃过努力与坚持,2002的《无间道》再次让香港电影风光无限,也成就麦兆辉、庄文强、刘伟强“铁三角”的美名。遗憾的是《无间道》系列似乎成了香港电影人难以逾越的高峰,麦庄组合《伤城》之后再推《大搜查》却依旧反响平平,尔冬升借《门徒》之势再讲《新宿事件》,却被内地市场拒之门外。

   2009年,“新铁三角”麦兆辉、庄文强、尔冬升再度出击,更有刘青云、古天乐、吴彦祖3大型男联袂出演,《窃听风云》横空出世。从某种意义上说,《窃听风云》更是承载了香港电影人对内地市场的期待与对港片未来的期待。虽然,《窃听风云》无法超越《无间道》系列创造的辉煌,但是已经不辱使命,让内地观众再次燃起对香港电影的信心,而《窃听风云》上映以来收获的票房与口碑,再次证明港片魅力依旧。

   《窃听风云》依旧保留了纯正的港味,但在取材上选择了金融犯罪这一港片里不太常见的题材,使得影片推陈出新,让观众保持期待。在叙事风格上,不再靠凌厉的剪辑和快节奏的推进来增加感官享受,在讲述故事之外更引入对人性的思考。所有这些设置似乎都区别以往港片既定的模式,也可以当成是“新铁三角”在港片风格与艺术水准上的积极探索与良苦用心。凭借扎实的剧本和3位主演的出色演出,《窃听风云》在很大程度保持港片的高水准,也可以当做是后港片时代,港片显现颓势之时,香港电影人的涅槃之作。

    香港电影曾经作为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承载几代人的梦想与追忆,在后港片时代依然面临内地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考验。作为华语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香港电影的未来也必然融入整个华语电影的发展进程,在与内地的合作中如何保持港味的纯正与市场的收益依旧是熊掌与鱼的两难选择。然而,《窃听风云》似乎预示着香港电影已经在某些层面找到方向,期待香港电影涅槃之后的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