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3伦敦乡居日记】郊外小镇生活

分类: 闲居伦敦 |
为了尽量贴近心一的学校,我们这回得住到伦敦乡下了。
伦敦的郊外,一个个小镇星罗棋布,每个镇中心有一条“大”街,称为“high street”,排着几家餐馆、药店、超市,供周边村子里的居民不时之需。大的采购,得周末开车进城。
郊外居民,大多是孩子成群的家庭,为躲避伦敦的拥挤,搬出来享受绿地和郊野。伦敦人以住在村子里为荣,一提起自己住的地方很villagy,自豪溢于言表。
可我们呢,刚刚习惯了香港密集的高楼大厦和便利的生活,又一头栽进了人烟稀少的农村,这文化震撼,难以适从,又新鲜不已。
此番便先来适应一下。镇上最大的酒店,我在网上定预定时,号称4星级,到了才发现就一两层小楼,楼下是一个大酒吧,我们围着小楼转了一圈,也没找到酒店入口。原来酒吧正面的小门就是酒店大门,酒保身兼酒店前台。
领了房卡,我问在几楼?酒保指着吧台后面的旋转木楼梯,说上去就到。所谓四星级酒店,只有酒吧楼上7间客房,也没分什么201、202房之类,就1、2、3、4一字排开。
室内陈设,犹如内地多年前的招待所。地毯下的地板踩得吱吱作响。酒保说,晚上如有什么紧急情况,房里电话拨0即可,职员会来处理。职员住在镇上另租的公寓里。一到夜间,这酒店便处于无人值守状态。
估计这酒店平时无人入住。住进来的,也许是偏远村子里来镇上喝酒的酒客。房门的挂牌,不似一般酒店的“请勿打扰”,和“请即打扫”,而是“小憩中”和“喝酒去也”:
小镇生活的闲逸,可见一般。我们在镇上吃了一餐晚饭,就喜欢上了小镇生活。到了傍晚,镇上“大街”冷冷清清,没有外人,只有镇上和村子里的出来吃饭的绅士淑女。餐厅里的领班,跟每位客人开着典型的英式玩笑。其他桌的食客,点菜前,跟侍应生寒暄半天,笑语喧哗。
一位颤颤巍巍的老先生,穿着笔挺的西装进门。领班笑脸相迎,呵护备至。老乡绅嫌晚上寒气重,摸摸索索地起身去关大门。侍应生连忙把我们面前的临街门窗全部关上。我们长舒了一口气。周边英国人T恤,吊带,短裤,我们穿着春装外套,仍觉寒意逼人,若不是沾老乡绅的光,只怕还要披挂上轻薄羽绒服,令人侧目了。
晚饭后,7、8点天还没黑,我照例想散个步,可走了几分钟,见“大街“上几无人踪,心里发虚,我这陌生面孔,这个点出现在小镇上,明摆着一惹人生疑的闲杂人员。
只得推开酒吧大门,在半明半暗中穿过高谈阔论的酒客,绕过吧台,理直气壮走上吱吱呀呀的木楼梯。楼梯上挂着的“非住客止步”,总算表明了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