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杜读书札记】为什么我学不好英文

(2018-11-25 21:00:15)
分类: 读书

重读《吴宓日记》。


《吴宓日记》和《吴宓日记续编》煌煌20册,我从2007到2011年,断断续续读了好几年。最后两册,读到他在文革中的遭际,实在悲愤难平,读不下去了。


我缺乏做学问的毅力,只有读闲书的雅兴。在我而言,《吴宓日记》是英美文学界的专业闲书。既有个人琐事八卦,又有学思遐想、时事针砭,更重要的,是他钻研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又对中文传统矢志不渝。


我主要看他读什么书,有何高见。《吴宓日记》第一册,记述他在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的学习生活。我想从英语教学的角度,观察他如何从一个不谙英文的少年,成长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家。


有以下几点观察:


一,吴宓1911年入清华学堂时,大概16岁左右,读的还尽是些初等英文文法,英文字典之类的书籍。三年后就开始读原版小说,还多是18世纪的英国小说。这些小说,我现在读都觉得文字难懂。


二,吴宓这代人,承继了中国文人的诗性传统,爱读英文诗,尤喜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长篇诗作,拜伦的唐璜之类。我现在读英文诗,大多读不懂,只能找几句雪泥鸿爪,似懂非懂。吴宓那代人的旧学功底,和我的中文能力,已是云泥之间;我的英文理解能力,自然远隔千里了。


三,除了写旧体诗,吴宓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又喜读《花月痕》等言情文言小说,还钻研《红楼梦》,读起深奥的英文来,自然不觉诘屈聱牙。他引用的英文文字,皆古雅,thee,thy,thou者流,我读得费劲,理解上更需绞尽脑汁。他却能直接用文言译出,直达堂奥。


四,青年吴宓直接读文学评论和文化评论原典,比如卡莱尔等人的文字,且能与之作心灵沟通,商榷和交流;没学几年英文,便直接读古希腊哲学英文原典,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这种文字理解能力,高山仰止。


五,当年的清华,作为留美预备学校,课程设置比较科学。数学等科目,亦以英文教学。我现在发现,用英文学数学等实用科目,在语言学习上,利于打好语言基本功,尤其是一些小动词的运用,以及表达的地道和精确性。现在香港中学的数学,大多采用英语教学,这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大有裨益。


我的英语,在日常表达上极为生硬、局促,就是缺乏这种浸入式教学的底子。当年只为语言和文学而学语言,局限性便在此。


如果政策允许,能在国内办一个以英文为媒介的大学及预科,我会大致照搬清华学堂的浸入式课程设置,同时开设中文恶补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领悟及思维能力。


肯定是不可能了。一,现代中国人的母语能力退化严重;二,中国社会心理日趋狭隘,怎会容忍一所使用英语的“汉奸”大学?


可叹。既不拥抱世界,又丢弃自己的传统,进退失据。吴宓日记里,吴宓的喟叹,音犹在耳,依然适用百年后的中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