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孩子眼中的孔子

分类: 读书 |
我向来读不进哲学。
为了让心一的读书视野比我开阔,买了本Philosophy for Kids: 40 fun Questions That Help You Wonder About Everything.
心一现在当然是不愿看了。我闲来自己翻翻此书,想做个哲学的扫盲。谁料,读了几页,依然提不起兴趣来。倒是关于孔子的部分,让我大开眼界。
一般哲学书用几句话概括孔子,大致就是什么社会和谐,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仁义礼智等等。这本书以孩子熟知的学校事务为例,给孩子们讲解孔子,提了一个问题,大致是:
如果你是老师,以下几个学生,你如何给他们打总成绩:
1,非常努力,只得了65分
2,比一般人努力,得了76分
3,稍微努了把力,得了86分
4,从不努力,却得了89分
文中说,如果仅凭最后分数,给第4位学生打总成绩最高,那么,你就是孔子。总的说来,此书未做价值评判,认为要把孔子的思想放在历史背景里考量,提出此问题,只为启发学生思考。
我读了大开眼界。此书从这个角度,来给孩子们来诠释孔子,我咽不下这口气,又不得不承认,一针见血。
只求结果,不管过程,成王败寇的思维,即能培养奋发向上的学风,又会导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恶习。
我又在想,现在,“国学复兴”甚嚣尘上。如果不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只会泥沙俱下。
在基督文化神圣不可侵犯的时代,尼采喊道,上帝已死。几百年过去,这句话依然没有撼动上帝的地位。有没有哪个中国人敢喊一句,“中华文化已死!”,然后让中华文化浴火重生呢?
我觉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