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的食材

(2015-09-16 10:32:44)
标签:

美食

分类: 香港生活录

昨天读本地新闻。有位老翁,把开了几十年的鱼蛋面馆关了,说是如今鱼肉不鲜,食材大不如昨,退休享福去了。香港有很多这种小食店,精益求精,代际相传,恪守本分。

我读了很诧异。在我看来,香港食材质量上乘。青菜新鲜、肉类食之有味。吃菜时,我总禁不住啧啧感叹,说,这种食材,随便给我们武汉街边炒花饭的师傅做,一样国宴水准。
 
前几天,心一妈妈炒了一盘干子,我吃了一口,仿佛回到一二十年前。久违这种有干子味的干子了。比较而言,内地食品,讲求速成、添加剂又太多,全靠作料遮掩。

我喜欢的一家小店,叫“阿鸿小吃”。门面极小,却拥有米其林星级。每次必吃“招牌捞面”。蔡澜还和厨师合作,创出一款“蔡澜捞面”,作为并列。我吃过一次,觉得比老板的招牌捞面差太多。

小店里还有温馨提示,请顾客不要催促上菜,因为厨师对食材、工序格外讲究,以确保质量。我真是百吃不厌。单那面里配的炸小虾米,在别处就没吃过,炸得剔透,口味上乘。

我们小区商场的中庭,每周都会变换简易摊位,供手工家庭作坊来摆卖,生意兴隆。很多小吃、小食、小酱、小工艺品各具秘笈,别无分店。店家推介起来,都眉飞色舞,对本地货十分自豪。

我们买玉米、青菜,经常在一家卖有机食品的小店。店主总会说,这个是本地的,那个是本地的,好!

经济自由,各取所需。即有高效率的超市,也有注重慢节奏和品质的街市。只有这样,一些传统老店才能立足、生存下去,不会被唯利是图裹挟,迷失自我。

回想武汉的蔡林记热干面、四季美汤包、大中华武昌鱼,在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失去自由之后,便消亡了。国营的必然不思进取。只有私营的才会敝帚自珍,代代相传。中国文化的断层,已被政治渗透进微小细节,从这些民俗文化都可体现出来。

香港偏安一隅,保持了很好的传统。我喜欢她的土洋结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