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短札
(2013-07-16 20:11:57)分类: 读书 |
《中国文化史》:“然东方人种积习耕稼,偏于仁柔,往往以弱制强,而操最后之胜算。” 柳诒徵认为,老子是根据中国人的种族性格,作一番总结,最终形成自己的道家思想;而不是先有道家,再形成中国人以柔克刚的性格。
管仲说自己,“吾畏事,不欲为事;吾畏言,不欲为言。” 但就是这么个“畏事畏言”的管子,帮助齐恒公改革朝政,富国强兵,卓然有所成。所以,不是只有风风火火的人,才能成大事。
读到《中庸》一句,谈君子的刚强,简化为,“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大意是,在国家歌舞升平之际,不改清贫本色;国家黑暗无道之时,操守至死不渝。两千多年的话,依然能穿透现代的迷雾。
国君有了重大错误,就劝谏,多次不听,就换掉国君。这是《孟子》说的:“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按现代话语,孟子指的是党内民主派的劝谏,不行就换个领导。若是党外人士或者人民,孟子也没办法,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孟子的建议是,闪人。也就是,移民。
读到荀子在《强国篇》里说,“能积微者速成”。大意是,细微小事持续地去做,才能速成大事。想起以前总有学生问,“老师,怎么才能速成托福高分?”“怎么样速成英语口语?”焦灼之色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