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羡慕木心那一代人,少年时期在1930、40年代度过,饱览世界文学译本,几乎本本精彩。
我少年时不读名著,因读起来晦涩。现在知道,是译笔粗糙。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家,大多精通一两门外文,翻译起来得心应手,甚至一时技痒,笔下生花,成了创作,给原著增色不少。
我收藏有一套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得》译本,林纾翻译,书名译为《块肉余生述》。展卷,那古文读得我连基本断句都困难。其实,还是自己中文不行。生在好时代也白搭。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