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二十册《吴宓日记》和《吴宓日记续编》,我断断续续读了好几年,已近尾声。今日读《吴宓日记》第九册(1943--1945)。
在一月二十三日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晚7--10阅考卷,既不读指定书籍,又作弊钞书,可叹!”这种改卷子时的感慨,我做老师时,也时常有之。
过了几天,在一月二十八日的日记中,吴宓写道,“途遇***,***二生,考卷全钞书,宓给零分。彼等泣诉,谓由记诵写出。宓许以“且观后效”。”
据我的经验,考试中,是抄书,还是凭记忆答出,老师一眼便能看出来。面对两位学生的狡辩,严厉的吴宓,还是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殊为可敬。
不过,行事一板一眼的吴宓,却把两位联大学生的名字载入日记。两位学生49年后都成了高级翻译。其中的一位,在1980年代,还是某某英汉字典编纂的总负责人。
半个多世纪后,吴宓日记出版。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恩师的日记里,这作弊的学生们,不知是深感荣幸,还是无地自容?
前一篇:百年小学课本
后一篇:康梁二人对待女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