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小学作文课本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 |
我藏有几套民国时期的小学作文课本。这本《初等作文新范》,1920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发行。内容为文言,以白话注释。比如《处世论》一篇,“今为何时?非世风日下之时乎。吾人交友,行事,在在堪虞。则处世之道,不可不慎矣。。。”
按现今标准,当年的小学课本莫测高深。我更关心的,是读课本的小朋友们,他们的心态,他们的生活。课本后页的一些涂鸦,隐隐透出端倪:
毛笔字歪歪斜斜,语句不通:“狼心狗肺鸡肝子。。。。。“云云。许是挨了先生的打,愤愤中以泄恨,好比我们当年写的:“打倒某某。。。”之类。左边用铅笔画着蹩脚的大公鸡,怕是上课神思离散的杰作。还有些怪怪的字母,想必是英文启蒙,看来课业颇为繁重。左边还写着论语里的一句话,“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应该是缺乏现代作弊手段,而辛苦抄上,以备当堂背诵罢。
可怜当时的小学生,当头除了先生的戒尺,还轰鸣着隆隆的炮火。有一本山西省1937年编的国语读本,第一课便是《爱国歌》,“国家兴与亡,匹夫均有责。莫为亡国奴,受他人鞭策。国亡无所托,何有于我身。。。。。”
无法想象,一帮稚童,不约而同,豁着稀疏的门牙,呼呼有声,读书朗朗,同仇敌忾,脸上都笼着国破土焦的阴霾。
在语言上,30年代后的课本逐步普及白话。下面这本《小学作文百法》,由上海广益书局出版。第一册里有一篇例文如下:
“秋风起,天渐凉,暑假已满,校中开学了。主任汪老师,叫我把暑期的经过叙出来;我就握管写在下面:
假后休息一星期,就到校内去补习;午后炎威逼人,校中也没有课;只听得人人都喊着热呀热呀。我不愿和一句调。却约了同学去找有一位的生活做;像着棋啦,钓鱼啦,击乒乓球啦,合奏丝竹啦,觉得炎威逼我们不得。
b 那些已成陈迹,至今还恋恋不舍着,可奈光阴一去不来呢?”
还附有评语:“叙假满入校,并作记得由来,为下文追叙张本。叙追想,与首段相应,便把前后打成一片;末句反诘,很有神味。”
语言倒确实简约灵动。这套教材上标明“新学制适用”,不同于私塾,属于白话文。除了语言,令人感兴趣的,是当时小学生暑期生活。似乎与现今别无二致。放假一星期,便去补习班培优去了。中国家长对教育的投入,千百年来始终一贯。
看来新东方想成为百年老店,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