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生活 |
分类: 美国印象 |
我坐在路边,面对哈佛书店,手里一杯热茶,身披灿烂阳光。几次按捺不住,想过街进去,无奈茶太烫嘴。呷了几口,便匆匆丢进垃圾箱,深吸一口气,信步迈入店门。游观良久,买到《色。戒》的小说及电影剧本英文版。在地下一层旧书堆里,淘到几本关于中国当代思想的书籍。国内很少见到谈论梁启超,梁嗽溟,熊十力,冯友兰,以及近至李泽厚思想的英文书。二手书,价廉。心情畅快之极。
路上带了本《吴宓日记》。1917年哈佛求学的那一册。读得浮想联翩。近90年前,我面前的这条小街,还依稀闪过林语堂,陈寅恪,以及梁实秋等人的身影,仙风道骨,长衫飘飘。我瞪大双眼,屏住呼吸,惟恐in a blink,错失大师踪影。
哈佛的一间教室。吴宓日记里谈到,几位中国学生,聪颖勤奋,成绩极佳,多受老师夸奖。而美国同学竟起嫉妒之心,攻击吴等上课不提问,不发言,似乎不妥。吴宓写到,“其实彼等所发之问,皆极浅陋而不当者。。。”噫嘻,我们不吭声,是不屑问那些弱智问题。中国人沉静的课堂,是与老师灵犀相通的场所。于无声处,神交已久。
查里斯河。哈佛耶鲁赛艇大会每年一度,盛况空前。我面前的查里斯河波澜不兴,宠辱不惊,阅尽沧桑。多年前某个晚上,吴宓在河畔徜徉,向我这个方向遥望,“每晚饭后,散步河畔。桥上电灯罗列,灿若明星,水光荡漾,浮艇往来。。。而岸上汽车络绎,首尾衔接,如游龙蜿蜒,景至可乐。。。”
此刻,我站在桥头,神思悠悠,举目四望,想接住90年前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