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庆研究领跑世界

(2010-09-08 09:21:18)
标签:

大庆研究

糖尿病

预防

世界

领跑

李光伟

潘孝仁

健康

分类: 博主文集

大庆研究领跑世界

大庆研究具有多重意义,它不仅是世界糖尿病一级预防的第一个随机临床试验,也是随访时间最长的糖尿病预防试验;它是第一个在亚洲人群进行的、唯一将饮食和运动干预分开的试验;它与芬兰DPS和美国的DPP研究被誉为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里程碑,但是大庆研究比他们要早8~10年。

 

潘孝仁教授没有走 大庆研究在继续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 李光伟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大庆研究的成果承载者研究者20年的耕耘、三代人的心血。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大庆研究也依然没有停下它的前进脚步。

 

大庆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的大庆研究成果于1997年发表在《Diabetes Care》杂志,随即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研究结果被此后陆续发表的美国(DPP,2002)、芬兰(DPS,2001)、日本(2005)、印度(2006)的相似研究所证实,由此全世界糖尿病学界一致接受了“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这一学术理念。该成果被全球705个机构、342本杂志引用了1151次。

2008年又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其20年长期随访的结果,不仅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的长期预防作用,而且可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再一次显示世界糖尿病预防领域是中国人在领跑。该成果被全球275个机构、50本杂志引用了73次。

正如我的导师Peter Bennett所说,“毫无疑问,大庆研究的结果极大地影响了DPP研究的设计,以致于美国人投入如此巨额的费用开展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是,大庆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生活方式应该作为糖尿病的干预方式之一”。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给WHO的报告中指出,“虽然这类研究最常被引证的是芬兰和美国的两项试验,但是其中最早的大型临床试验却是90年代早期在中国大庆进行的研究”。

 

无法被复制的医学奇迹

大庆研究证实,生活方式的干预一是减少了糖尿病的发生率,二是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的风险。因此,大庆研究的成是不可估量的。除了回答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糖尿病是否具有防治效果,还反映了几十年内糖尿病对患者的生存影响究竟如何,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研究资料。

生活方式为何能预防和推迟糖尿病?推测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改变受试者的日常行为,并在研究结束后继续保持;干预可能提高了社区诊所的预防医疗和健康促进意识;三是生活方式干预可能导致了某些种类的代谢记忆。

即使在今天,大庆研究也是无法被复制的。首先,一个十几万人的调查,没有政府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其次,当时开展大庆研究时,因为有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配合,许多工作都是无偿的,因此成本并不太高;但现在的物价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劳务、设备、人力等花费巨大,再进行类似的大型研究,所需经费很可能是天文数字。

 

大庆研究仍将继续

今年,我们还将发表一篇大庆研究的后续研究,即原来血糖正常的人和新诊糖尿病病人,23年后死亡率可相差3倍。并且,死亡的发生也可提前10年。这一成果的公布在全世界尚属首次。

潘孝仁教授已于1997年故去,但大庆研究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后续一系列研究工作仍在进行。并且,他的崇高精神仍将鼓舞我们继续前进。借鉴大庆研究的经验,我们今后还可能设计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希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糖尿病的预防研究。

当时做大庆研究时,我们并不是为了得奖,而是要去解决重大医学难题,造福社会。近几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体制问题,使得搞科研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因此学术风气受到了很大影响。比如,要做一项20年的医学研究,是几乎不可能获得经费资助的。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希望有一些优秀的人才能够涌现出来,不仅敬业,而且能够在学术上起到带头作用,多开展一些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潘孝仁:中国糖尿病研究的拓荒者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 李光伟

 

大庆研究的成功,应当感谢潘孝仁教授等老一辈医学专家的高瞻远瞩、坚韧不拔,正是他们的非凡勇气和责任感,才使得大庆研究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他们严谨治学、刻苦攻关的精神需要我们后人认真学习。同时我也希望,在老一辈科学家榜样力量的鼓舞下,今后中国能涌现出更多的医学专家,获得更多像大庆研究这样的学术成果。

潘孝仁教授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后在我国医学的最高殿堂——北京协和医院工作近20年。上世纪80年代初赴美留学,归国时正当不惑之年之际的潘孝仁教授又创建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并立即牵头开展了震动学界的大庆糖尿病研究。该研究的成果也使他和他所率领的团队蜚声世界。到了晚年,作为当时我国糖尿病学界的领军人物,潘孝仁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成为国际糖尿病学界的领导者。

潘孝仁教授之所以要开展大庆糖尿病研究,是想探索出一条真正能够解决困扰整个医学界的糖尿病治疗难题的道路。在他看来,中国人做医学基础研究无法超越外国人,要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就要另辟蹊径,而流行病学研究恰恰是我们的优势。在与美国专家一起研究大庆研究的试验方案时,潘孝仁教授就打算先在中国取得糖尿病干预的经验,然后推广到全世界,他能够有这样的远见与胆识,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许多中国学者经常忙于解读外国人的研究,但潘孝仁教授希望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在某一个研究领域引领世界的潮流。

潘孝仁教授不仅为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厚的医学遗产,也培养了成千上百的学生,后来他的这些弟子很多都成为学术界的骨干。作为一名医生,他医术精湛、博学多才;作为一名科学家,他高瞻远瞩、坚忍不拔。美国的专家这样评价他:“潘孝仁教授的成就对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糖尿病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庆研究的深远影响

 

在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内分泌学年会举办的纪念大庆研究20年活动中,大庆研究的成果及其深远影响,获得了众多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宁光教授表示,大庆研究的主要组织者潘孝仁教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宝贵财富将使我们长期受益。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许树强指出,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类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其中40%~80%的病例是可防、可控的。这一结论的背后,有中国大庆研究的一份功劳。“大庆研究的成功,要感谢中日友好医院的整个科研团队,不仅仅是认真、严谨、勤奋的工作团队,而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更深层次的延伸意义

大庆研究至今已24年,承载着几代人的辛劳,该研究在内分泌专业、心血管专业和预防医学领域作出了极有意义的工作。“大庆油田总医院在大庆研究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大庆油田总医院院长付晶在致辞中表示。一个病床不足600张的企业职工医院,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年门诊量200万人、年出院人数4万多人、床位已超过1700张、各类高级专业人员达400多人的综合性医院。“大庆研究的实施,使大庆油田总医院的学科发展、专业队伍建设有了较高的起点,并培养了一支作风严谨、临床经验丰富、刻苦敬业的医疗队伍,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术风气。以上这些都是大庆研究的延伸意义,是我们最重要的收获。我们也有决心,把大庆研究的后续工作做好,使该项目获得更多、更好的成果,服务于人类社会。”

 

未来将解决实际问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表示,大庆研究在国际糖尿病预防研究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庆研究是几代人辛苦工作的结果,潘孝仁教授等老一辈专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李光伟教授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懈地把大庆研究延续下去,使得这项中国人独立完成的糖尿病预防研究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降糖药物的作用往往是短暂的,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长期预防作用仍不明确。但是,大庆研究明确地证实,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糖尿病的预防作用不仅当时有效,而且具有长期、持久的效果,对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正面的影响,这也是大庆研究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中国是人口大国,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许多糖尿病预防研究,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阶段,因此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把这些成果转换成实际有用的公共卫生措施,真正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