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届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在北京召开

(2010-01-22 09:06:59)
标签:

血管疾病

主动脉夹层

盘古

中国

健康

分类: 一地鸡毛

首届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在北京召开

    2009年10月24日—25日,中国首次大血管专业会议——首届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大血管专业委员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联合举办,她标志着中国大血管疾病的诊疗开始走向世界。 

  纵观我国大血管疾病的诊疗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起步较早,发展艰难,腾飞在即。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老一辈心血管外科专家顾恺时教授、侯幼临教授、孙衍庆教授等在大血管外科的材料学、手术方式等方面就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此时全球大血管外科都处于探索阶段,治疗效果都比较差。但是此后国外新的方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而我国的学科发展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至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冯友贤、郭加强、汪忠镐、李平教授、范迪均教授、乐效翚教授、朱晓东教授、沈宗林教授等前辈学者的艰苦工作下,我国大血管外科逐渐有所发展,但是由于手术难度大,当时的大血管外科手术陷入苦战、血战、死战的局面。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和不断进步以及新的手术方式和介入器材开发和应用,我国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原来的手术禁区被不断打破,特别是在孙立忠教授所领导的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大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有了长足进步,走向了成熟。针对中国人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率高、病情重、手术难度大,孙立忠教授于2003年设计了新的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国内也称孙氏手术),简化了手术方式﹑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在国内很多医疗中心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仅孙立忠教授这个团队就已完成了500余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这无疑为复杂主动脉夹层治疗开创了新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我国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朱晓东教授向大会表达了良好的祝愿。朱院士不但肯定了近年来在以孙立忠教授为首的团队的带领下,我国大血管疾病从基础到临床所取得的长足的进步,并且号召全国从事大血管外科专业的同道一起携手共进,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大血管诊疗指南做出贡献,以便使中国的大血管疾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走向世界。

  在本次论坛会上,来自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亚利桑那心脏中心以及意大利、英国的专家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脏病和血管病专家、学者和医师共300余人就大血管疾病,特别是急性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以及复杂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手术、杂交手术、覆膜支架植入术、麻醉管理和术中脑保护技术、血液保护、影像诊断新技术和新进展以及大血管病基础研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和热烈的讨论。会后,10月26日,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5病房向参会的同道们演示了常温、非体外循环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以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Bentall+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大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中国的常见病之一,中国对大血管疾病的诊疗尚存在较大的地方性差距。通过此次论坛,一方面普及了大血管疾病诊疗知识,使相关从业人员认识和了解大血管疾病可防可治;另一方面,国内、国外心血管相关专业人士在一起交流大血管疾病的诊疗经验,有助于提高我国大血管疾病整体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大血管疾病的新诊疗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参会的代表表示:此次论坛不但有理论的研讨,并且有临床手术的现场演示和答疑,内容丰富,资料详尽,对提高我国大血管疾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