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你该怎么选?
(2009-06-29 16:02:56)
标签:
保健养生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萧建中健康 |
分类: 博主文集 |
降压药,你该怎么选?
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尽早使用药物降压已成为临床的共识。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选择降压药?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萧建中。
临床选药的原则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表明,对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可使糖尿病的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病变等风险显著降低,比严格控制血压效果更为明显。这也提示,严格降压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收益。
萧主任告诉记者,临床医生在选择降压药时,首先要考虑药物的疗效,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根据病人血压升高的程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比如病人血压很高,可能就需要选择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如果血压不是很高,医生会考虑减药。对糖尿病病人,临床上更多地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其次是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医生会综合上述因素,选择适合病人的降压药。
利尿剂并非禁忌
有观点认为,噻嗪类利尿剂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降低血钾,升高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酸,增加胰岛素抵抗,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加重糖尿病等,因此利尿剂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对此,萧建中教授指出,利尿剂是一种很好的降压药物,能否用于糖尿病病人,要看主要矛盾是哪方面。如果病人已经采用了较强的降糖措施,并使用了调脂药物,此时对于很多病人,特别是老年人、血压控制不理想的病人,利尿剂还是一类很重要的选择。因此,不应将利尿剂列为糖尿病患者的绝对禁忌。当然,在治疗中要密切注意利尿剂可能对尿酸、血脂等产生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使用小剂量氢氯噻嗪(12.5~25毫克/每天)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冠心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非糖尿病患者,小剂量利尿剂并不增加糖尿病的发生。
β受体阻滞剂仍可信赖
长期以来,人们对β受体阻滞剂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始终存在争议。有人提出,β受体阻滞剂会引起糖耐量异常,还可掩盖低血糖产生的各种反应。对此,萧建中教授认为,目前应用较多的的β受体阻滞剂是高选择性的,对血糖的影响很小,因此在糖尿病治疗中,如果病人已经使用了降糖药物,则不必过多地考虑其对糖耐量的影响。
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的问世及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对糖尿病患者来说,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还具有抗炎作用,可通过转变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肌负荷,改善心肌缺血。
监测血压的原则
专家还指出,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控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目前的很多研究都证实,降压对减少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大血管病变还是微血管病变。因此,临床上特别强调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而且要尽早进行。
正常人的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才开始考虑降压;糖尿病病人如果血压超过了130/85毫米汞柱,单纯使用生活方式的调整仍无法有效降压,则可以考虑服用降压药。很多降压药的作用时间比较短,因此有必要监测全天的血压情况。比如,病人可一天测定2~3次血压,分别为上午、下午、睡觉前。对有些病人,可考虑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以观察降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