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细胞移植的争论

标签:
干细胞移植争论科学素养糖尿病健康 |
分类: 一地鸡毛 |
今天在网上查资料,看到一些糖尿病患者针对干细胞移植的争论,正反两方各执一词,特摘登如下:
为啥干细胞移植手术,像协和、北大医院这些大医院不开展?我在google上找了个遍,只发现:南京鼓楼医院、齐鲁医院、青医、石家庄糖尿病医院、南宁再生细胞移植中心等开展干细胞糖尿病移植治疗,是不是可理解为这种手术确实还不成熟?
一、不要太过相信这些所谓“前沿”和带有“科技成果字样”的报道,因为中国记者的科学素养很差很差,由他们嘴里得出的结论(比如:有效、根治等等)通常信不得。
二、国内所谓具有先进性的科技成果,普遍具有吹牛皮性质,不宜过分相信。
三、目前,国内比较坚持科学良心和比较具有科学素养的,还是跟国际上科技跟得比较紧的大医院。大医院由于学术氛围浓厚,一般的学术骗子不容易得逞。反之,小医院则可以大行其道。大凡一项新技术,只要大医院没有大量采用的,小医院尽管拍了胸脯,也不能相信,不要将自己当成白老鼠,为别人作实验品。
四、忠告糖友:大凡第一次的产品,往往使用可靠性不好,价格高昂,功能不可靠。例如第一台电视机,必定是许多毛病,不适合一般人使用。我等一般人,天生只能使用“成熟的产品”,注意,是“成熟的产品”,它一定是价格低廉、性能可靠、故障极少的。这是因为:价格不低你用不起,性能不可靠你耗不起,故障多了你修不起。
据此,我们一般人,只能采用成熟的医疗方法,最好不要相信那些花里胡哨的所谓“新技术”。
经常看到坛里劝说这个不能信那个不能信的,试验品什么的。在怀疑坛里是不是有专门卖糖尿病用品的非糖人群。什么都不能信,没有第一人,当小白鼠什么的,糖尿病永远永远都没有治疗好的一天。我希望各位说话都不要说的绝对了。再说毕竟是糖尿病人的希望
所有的修复术,包括干细胞移植也只是实验,而风险非常的大。移植后导致癌细胞和肿瘤以及排异反应,目前我国并不准许干细胞移植手术作为临床治疗,而仅限于试验阶段。
干细胞研究还处于探索和发展之中,新技术是值得鼓励的。
我们反对的并不是这项新技术,
而是以研究新技术为名,欺骗患者的行为。欺骗患者的行为主要有三方面:
(1) 向患者隐瞒手术潜在的风险:如骨质疏松,免疫系统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造血功能减退,诱发肿瘤、癌症等。这些医院都是知道的,但绝对不会告诉患者。
(2) 对人的生命严重不负责任:国内的大多医疗机构都没有完成动物试验,很多应该先在动物身上试验的东西,直接拿到人身上来试。
(3) 向全社会撒谎: 明明人体试验没有成功,告诉媒体和全国人民说,"100%治愈"。
我们反对的并不是这项新技术,
而是以研究新技术为名,欺骗患者的行为。欺骗患者的行为主要有三方面:
(1) 向患者隐瞒手术潜在的风险:如骨质疏松,免疫系统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造血功能减退,诱发肿瘤、癌症等。这些医院都是知道的,但绝对不会告诉患者。
(2) 对人的生命严重不负责任:国内的大多医疗机构都没有完成动物试验,很多应该先在动物身上试验的东西,直接拿到人身上来试。
(3) 向全社会撒谎: 明明人体试验没有成功,告诉媒体和全国人民说,"100%治愈"。
去年8份孩子刚的病7个月时,虽然北京的协和医院和儿童医院都给孩子去看过了,被告之必须每日注射胰岛素....虽然的病3个月就用上了泵,但当时心理上还是无法彻底接受孩子的病的现实,总想给孩子找到彻底治愈的方法,看到XXX医院有治愈的案例,当时的心情真的特激动,对干细胞移植的事我们毕竟不太了解,就叫上我一个朋友他是泌尿科的医学博士,他们医院就做干细胞移植来治疗糖尿病,他所在的医院对外也是宣传如何如何有效而实际....到那以后还见到论坛里正在移植的病友,X教授告诉我们说他在美国做过上百例,有效率90%问他在美国哪家医院做的用什么药物,他却含糊其词,总之光说好的,药物的危害性,如会不会发生远期恶性肿瘤,以及其他后遗症....却没有明确的回答,当时引起了我朋友的怀疑(我被冲昏头了,光想着这下孩子有救了,别的根本没考虑)我朋友就和他在美国2家大医院工作的朋友联系让他们帮忙查X教授所说的他做过几百例的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根本没查到,实际上美国根本不让在人身上做这种实验,却拿到中国人身上来做实验,还鼓吹如何如何有效,太可恶太没有医德了,难道中国人的命就这么不值钱!孩子得了这病本来就够伤心的了还要被他们骗来宰一刀....说来也巧我上海表哥的朋友在XXX医院工作,再找他了解一下吧,结果被下了一跳,说怕死吗,怕死就别做,根本没有一例停药的,做移植的那个科室是被个人承包的除了一个管理人员是他们医院的外其余的都是XXX带来的人....劝告刚的病的朋友特别是家长朋友不要上当受骗,为何北京协和,儿童医院不说能治愈?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彻底治愈的方法,让我们控制好血糖等到真正治愈的那一天吧!!!
总的来说,还是要分析利弊。个人觉得目前可能还是处于弊大于利的阶段吧。不过等技术慢慢成熟了,实验多了,总结过后风险也会降了,再考虑不迟。
前一篇:糖尿病专家解读减肥手术
后一篇:2009全国爱牙日主题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