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开循证医学的神秘面纱

(2009-05-27 15:41:42)
标签:

健康

分类: 博主文集

揭开循证医学的神秘面纱

指导专家

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 任医师  周迎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肖新华

 糖尿病患者在阅读糖尿病相关资料,或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循证医学”这个专业名词。普通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理解起来难免有些困难。而对于临床医生来讲,如何处理好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门采访了内分泌科的相关专家。 

何谓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这里所指的“证据”是指以病人为中心的科学研究依据,包括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康复和预后等多方面的研究,倡导医疗实践的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克服传统医学的多以经验指导临床实践的不足。 

如何评价其结果?

周迎生主任认为,循证医学对于临床医生的帮助的确很大,而最终获益的是患者。循证医学实际上是解决临床实践中的一些共性、热点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涉及到病人的生存状况。循证医学是从临床实践上升到科学研究,从个体上升到群体、共性的思考方法。循证医学的证据存在不同的级别,像随机、对照、平行、双盲这样的研究,证据级别较高,对临床的帮助会很大。但不能把循证医学的结果当成“上方宝剑”,并以此去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错误的。 

循证与临床的关系

循证医学结论应用于临床实践,是用一般性的结论去解决实际中的具体个体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周主任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临床医生解决问题不能脱离病人和临床经验,所以我们在运用循证医学结果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第二,对于循证医学的结果要认真思考,并且要详细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循证医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根据其设计的科学性,也是有等级之分的。特别是对低级别的证据,就要根据临床实践来认真地思考。第三,对于循证医学的结果,要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总之,医生单纯依靠经验是不行的,一定要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理论水平。所选择的人群、病例是需要符合一定前提条件的。而医生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人总是各种各样的。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检索到研究报道的全文,全面地了解循证医学的结果,这有利于医生去阅读、借鉴循证医学的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个体差异需兼顾

肖主任特别指出,重视循证医学的普遍适应性的同时,也要强调临床上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医生在临床上应用的过程中,除了遵循这些普遍的规律之外,还要仔细观察每个患者的特点。也就是说,要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指导,兼顾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的经验也很重要,虽然从科学的意义来讲,经验并不代表科学,但是在临床上,经验往往很重要。当然,经验会有错误,不能完全依赖。另外,有些循证医学是针对西方国家的患者来设计的,人种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引起结论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 

患者如何正确理解?

循证医学的结果有时会产生一些新闻效应,好的结果往往是皆大欢喜的,不仅要让医生知道,也要让患者清楚。一个好的循证医学结果出来之后,各方的反映可能不一样。对医务人员来说,因为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对结果的认知可能更理性一些;而对于社会公众,尤其是患者,他们可能更希望这样的结果能解决实际问题,但因为本身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有可能对结果仅仅是非常感兴趣,或者非常信服,而对整个过程缺乏了解。甚至有时会出现夸大、误解循证医学结果的情况。因此,正确理解和认识循证医学的结论,常常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临床实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