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梦”何时不再难圆

(2009-05-27 15:34:12)
标签:

健康

分类: 博主文集

“大学梦”何时不再难圆

    本刊2008年第1期刊登了《“学子退学”引发的争议与反思》一文,对山东大学生小阳(化名)的不幸遭遇进行了报道。在三月份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提交了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提案,题目为“建议修改《指导意见》,保护糖尿病患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权益”。一时间,这份提案成为了近期糖尿病领域的新闻热点。日前,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 王执礼教授。 

新闻回顾

200711,山东某医学院校取消了患1型糖尿病的大一新生小阳的学籍。消息经网络率先披露后,立刻引起了众多网友和糖尿病患者的关注,随之引发的争议,也使糖尿病患者受教育的敏感话题第一次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面对社会舆论的声讨,校方始终拒绝收回当初的退学决定,并声称“学校无力承担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巨额医疗费用”,而且他们完全是按照制度办事。这所谓的“制度”就是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共同制定的《指导意见》,其中将“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列入“学校可不录取”的范畴。如果这一政策得不到改变,一旦其他高校都以此为例,和小阳一样的众多糖尿病学生都将被大学拒之门外,这样的后果无疑是非常严重的。 

提案源于“学子被拒”事件

在谈到提交这份提案的初衷时,教授告诉记者,这份提案最初就是缘于这次“学子被拒”事件。一个患了糖尿病的学生,在经过了十年寒窗苦读之后,终于考上了大学,这是很不容易的。考上之后,正当他满怀信心准备迎接新的学习和生活时,却突然被剥夺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对于他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按照现行《体检意见》中“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的条款,把小阳这些本来可以上大学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拒之大学门外,将对他们的未来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针对这件事,不久前王教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录制,与另一位法学专家一同担任嘉宾。在这之后,他又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份提案在他心中逐渐有了轮廓。作为政协委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争取糖尿病患者的合法权利贡献一份力量。 

病友呼唤平等的权利

分析小阳的事件,教授认为其中涉及到对糖尿病认识的一些误区:“首先,是不是得了糖尿病之后就没有希望了?我认为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误区。我在英国生活了十七八年,由于自己是专门从事糖尿病的研究,因此对这方面的问题十分关注。我所看到的欧美国家的糖尿病患者,他们不会认为自己得了糖尿病就和别人有多么大的不同。在别人面前打胰岛素对他们来说很正常,就跟吃饭、喝水一样,不会悄悄地躲起来打针。他们不但没有受到社会的歧视,还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我遇到过的糖尿病患者很多,其中有大学教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会因自己得了糖尿病而羞于见人。在这样宽容的社会氛围下,病人不会产生心理压力,没有被歧视的感觉,他们能够光明正大地接受糖尿病治疗。”

教授又谈到国内糖尿病患者的心态和做法,有很多人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后,面临晋升时,不敢对外声张,在别人面前要装得和正常人一样。比如和别人一起吃饭,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多吃甜食,但碍于面子,不得不吃。这对病情极为不利。对于患了糖尿病的大学生来说,在体检时不敢填写自己的真实病情;在宿舍里不敢当着别人的面吃药、打针,治疗常常被中断。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的饮食、运动治疗,这些学生都不敢去做。这些做法都严重地贻误了治疗的时机,无形中加重了自己的病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