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如“肥肥”减减肥

(2009-05-27 15:18:15)
标签:

健康

分类: 博主文集

假如“肥肥”减减肥

 

前不久,香港著名女演员沈殿霞在港悄然病逝。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前就有很多关于她病情加重的传言,然而得知她真的猝然而逝,还是令人倍感惋惜。在成为世人关注的明星人物的同时,娱乐圈的艺人往往容易迷失自己。这一次,是什么夺去了“肥姐”的生命呢?

2008219,深受观众喜爱的香港著名演员、主持人沈殿霞因病去世,享年62岁。众所周知,“肥姐”生前一直深受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折磨。不断有媒体曝光,沈殿霞持续严重恶化的病情与她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记者带着有关沈殿霞的资料,专程采访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邢小燕,旨在请专家解读“肥姐”去世带给我们的启示。

 

有关她的健康传闻

沈殿霞长期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早在2002年,就有报道称她因糖尿病并发症而面临脚趾被截。2005年,有传闻称她查出胰腺癌。2006年,她因胆管手术后出现并发症住院治疗,并于同年9月接受手术切除了胰脏和1/3肝脏。此后两年时间内,沈殿霞多次出入医院,数度生命垂危,但又奇迹般转危为安。有关沈殿霞的死因,香港电台引述院方消息指出,她是死于胆管癌并发症,但这项传闻至今并未获得院方证实。

 

不良习惯拖垮“肥姐”

据沈殿霞的亲属透露,由于离婚后情绪消沉,沈殿霞常常熬夜搓麻将打发时间,打完牌就去吃夜宵,白天又不好好休息,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拖垮人。2006年,完成胆管和肝肿瘤切除手术后回家休养的沈殿霞,并没有按照医生的吩咐控制饮食。不但没有吃得清淡,反而多次被媒体抓拍到外出就餐。甚至在住院前夕,还要跟朋友一起狂吃大闸蟹。

 

代谢综合征是本源

谈到沈殿霞的病情,邢小燕教授指出:“沈殿霞大家都很熟悉,她的形象和表演给大家带来许多欢乐。然而,从医学角度来说,她的胖虽然很招人喜欢,但对健康肯定不利。我们考虑到她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谢综合征患者。所谓代谢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多种代谢紊乱聚集在一个人身上。沈殿霞本身已经具备了代谢综合征的很多症状,比如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腰围过大。由于她本身的工作性质,且未注意饮食,因此她的代谢综合征一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糖尿病可能引发癌症

教授说,现在的医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的人得癌症的几率要高23倍。“据我了解,沈殿霞后来罹患了肝癌。因此我认为,代谢综合征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对后来发展成癌症,可能存在一定的促进关系。但只能说是可能有一定的促进关系,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总之,沈殿霞的遭遇确实给我们起到了警示作用。”

关于糖尿病与癌症相关性的研究有很多。美国的研究资料显示,空腹血糖水平高于7.8mmol/L的人死于癌症的几率,比低于5.6mmol/L者高25%。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男性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几率比无糖尿病者高27%,特别是胰腺癌和肝癌。

 

放纵自己终酿悲剧

虽然明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沈殿霞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相应的生活方式干预。谈到不良生活习惯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邢教授颇为肯定地说:“沈殿霞平时不注意控制饮食,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她的糖尿病治疗肯定会有影响。在‘五驾马车’中,饮食、运动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另外我还推测,沈殿霞除了自己不注意控制饮食之外,在与医生的日常沟通方面做得也不好。”

 

“五驾马车”仍是关键

教授最后指出,糖尿病患者应该引以为戒。“广大病友一定要驾驭好‘五驾马车’,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遵照医生的嘱托,正确地接受治疗。沈殿霞在自身糖尿病的管理与监测方面可能做得不到位。她的收入应该很高,生活条件肯定比一般人优越,按理来说应该是长寿的。但正是因为这些疾病,直接造成了的她英年早逝。这是令人惋惜的!”

 

编后语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个人生活方式的调整密切相关。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背负层层压力,这也就给“懒”和“馋”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时间,缺乏足够的运动与休息,加之不愿意控制饮食,或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很容易造成肥胖,引发生理、心理的疾病。“肥姐”的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善待自己,关爱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的。因为很多时候,健康管理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珍惜生命、守护家庭、奉献社会的最好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