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一点从映秀中学出发,下午六点到达马尔康县卓克基土司官寨西索民居。到达以后先拍照,晚上住的小楼上别有一番情趣,4个人的房间,外面两间门厅很是宽敞。小楼全是木板搭建,虽然走动的声音不太适应,但是也感受了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特色。早上大家起来拍晨曦,晨光打在山坡上,把山顶照的金灿灿一片;金顶屋金光闪烁,煞是好看。伴着潺潺的流水声,西索民居真可谓世外桃源般。
现今的西索民居在土司历史时期被称为卓克基赶枪巴(即卓克基街之意),当时居住此地的人多为卓克基土司的科巴(差人)和商人、民间手工艺者,解放后将此地划为西索村一组,时下居于民居中的村民多为原土司差人、商人、民间和工艺者的后代。据了解,居民中连续居于此寨最长者已繁衍数十代人。
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整个民居从远处鸟瞰,便会惊奇地发现西索藏寨酷似藏族八宝图案中的“花依”图案(状如“中华结”,代表释伽牟尼的心),寨子中直来竖往、弯来拐去的青石板小道,把图案的线条展现的非常清晰。走在青石板小路上,脚步声在高耸的石壁间回响,在细长的小道中延展,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瑕想。这些线条分明,棱角突出的石头建筑,与周围险峻的山峰,陡峭的崖石等自然环境浑然天成,鲜艳的图腾房、红色的瓦片、飘动的经幡、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藏寨全是三层石楼,底层饲养牲畜,第二层是厨房和住宿,三层是经堂和客房。这种碉楼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建筑艺术独特,审美价值高,就像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摘自网络)。


我们居住的小院

村民委员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