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行---青城山游记

(2012-07-17 07:30:03)
标签:

成都

青城山

图片

旅游

分类: 国内游记

 

    7月11日上午游完都江堰,下午1:30开始爬青城山。导游告诉我们有两条路线上山,一是坐索道,二是爬山。因为我们只是爬前山,所以导游主张我们爬山,给我们的时间是两个半小时。

    因为考虑山不是太高,所以我选择了爬山。山路很好走,全部是台阶,但是不一会就气喘吁吁,满身大汗,步子也越来越慢。爬山的人很多,可以说是浩浩荡荡,我很想把在崎岖蔓延的山路上爬山的队伍拍下来,可是由于我累的直喘大气,拍的图片都是虚的。山越爬越高,力气也越来越小,给自己喝点水补充点能量继续爬。看看身边走过的人们都是成双结对的,唯独我是孤零一人,这个时候的单反机越显得沉重,给自己打气加油,一定到达目的地。

    我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爬上了目的地----天师洞。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下山,用时45分钟,离集合时间还有15分钟,我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

 

成都行---青城山游记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古称“丈人山”。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

成都行---青城山游记

                           山上有很多这样提供人们休息的小亭子

 

成都行---青城山游记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天然图画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海拔893米,两峰夹峙。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成都行---青城山游记

                                          走进天然图画坊的院内

成都行---青城山游记 全真观位于青龙岭龙居岗半山腰,该地原有龙居庵,后改为道家茶厂。1996年傅圆天大师精心规划,恢复重建慈航殿、七真殿、和五祖殿,更名“全真观”。全真观前殿供奉道教的慈航真人,这位大神普施慈悲,接引众生,超度苦海,咸登道岸。后殿供奉全真道开派的邱处机、谭处端、马丹阳、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位祖师,他们同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大弟子,又在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都受封为真人,统称“全真七真”。

成都行---青城山游记 青城山是道教的“第五洞天”,也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之一。青城山道教自古相传就是神仙出没隐居之地。史载有五岳丈人宁封子、岷山真人容成公等修道于此。加之其山葱珑幽深、古木参天、崖壁耸立、洞穴森然,被认为是仙家修炼之地。这也是张陵看中作为其创教基地的重要原因之一。五洞天就位于朝阳洞到常道观之间的路上,是青城山又一幽静去处。

成都行---青城山游记 常道观的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72加多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749平方米。整个宫观依山势分布在白云溪与海棠溪之间的山坪上,庄严的殿堂与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落,把殿宇楼阁连成一片,四周峭壁陡岩,群山拱揖,浮岚翠,真是“干崖迤逦藏幽胜,万树凝烟罩峰奇。”宫殿金碧辉的建筑与自然山水交相映衬,分外幽雅。

成都行---青城山游记 天师洞位于青城山腰第三混元顶崖间。主要建筑有山门、青龙殿、白虎殿、三清大殿、古贡帝祠、三皇殿、天师洞府等。天师洞附近景色幽丽,东有三岛石,巨石矗立。民间传说,张天师降魔时,见此石挡路,遂拔剑劈之,裂成3块,如今石上仍刻有“降魔”两字。三岛石旁泉水环流、浓荫蔽天。沿着石隙所凿石阶,拾级而下,可下至海棠溪边,这里涧深壁陡,藤萝垂挂,无比幽静。天师洞西侧有掷笔槽,这是个60多米深的幽谷,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的,景色奇幽。


成都行---青城山游记   看到一块巨石下面长满了小树根,感叹植物生命力的坚韧不屈!

        

        注:1.以上景点的介绍摘自网络。

            2.由于爬山累的手端不稳相机,许多地方拍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