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带妹妹游览了管仲纪念馆。自驾车10几分钟便可到达。
管仲纪念馆位于临淄区齐陵街道北山西村,南依牛山,北停淄河,依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仲墓而建。
管仲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他的民为邦方、札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管仲死后,葬于临淄牛山北麓,这就是著名的管仲墓。淄博以管仲墓为依托,以《管子》思想为基础,以管仲的生平为脉络,辟建管仲纪念馆,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在展现天下第一相辉煌一生的同时,全面展示博大精深的《管子》思想并综合展示宰相文化及历代名相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使游客在游览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管仲塑像,他威严刚毅,气宇轩昂,仰头远望,好像在守望着这片多情而有神奇的土地,眷恋着这方洒下自己辛勤汗水与智慧结晶的热土。
塑像后面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石牌坊,雍容典雅,与众不同,上书五个镏金大字:“中华第一相”。
“一匡天下”,司马迁《史记》写道:“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可见其对管仲评价之高。
纪念馆采用中轴不规则对称与园林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分为馆区和园区两部分。馆区主要由中国宰相馆、管仲及《管子》思想陈列展厅、管子祠等组成,陈列展厅以管仲的生平脉络为主线,宏观展示中华第一名相功绩彰显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风韵。
<>
整个纪念馆由五厅(管鲍之交、桓公拜相、管仲治齐、首霸春秋、光照千古)、一祠(管仲祠)、一馆(中国宰相馆)组成。整个展厅内装形式采用写真景观与汉风格展示构件相结合的手法,运用浮雕壁画等多种展示手段。
馆后有管仲墓。墓高约14米,东西长约34米,南北长约14米。来这里膜拜烧香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永远纪念这位为齐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华第一相。
整体建筑采用挺拔、简洁的仿汉代风格造型,使其具有传统美的同时,更赋予了现代建筑文化的气息。馆区是统一的青瓦、黄墙、红门、青石台阶。
当我走到东面的一个亭子的时候,看到上面两个字,第一个字不认识,我就把它拍了下来,回到家中查新华字典,查不到。又查辞海,还是没有,最终也没有搞清楚这个字念什么?
据说来这里敲大钟,会保吉祥平安。
管仲纪念馆环境优雅肃静,还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