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悟闻
悟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174
  • 关注人气:1,2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2011-10-24 10:32:01)
标签:

首届

中国

泰安

国际

太极拳

交流

大赛

开幕式

中华

泰山

封禅大典

分类: 太极拳学习

 

   

    首届中国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在泰安举行。时间:10月17日---10月22日。

    我们一行6人于10月17日前去泰安报到。18日上午试场地,晚上观看了开幕式。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在泰山东部天烛峰景区举行。观看了《中华泰山封禅大典》。

    开幕式演出是夜间举行。《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精彩再现了泰山五朝帝王封禅场景,以泰山历史文化为核心,以泰山自然山水为背景,充分展示泰山文化的独特价值与精深内涵。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的演出舞台设在泰山东麓天烛峰的天地剧场。舞台依山而建,与海拔1500米的巍巍泰山融为一体。天地是背景,群山是演员,舞美效果从山脚延绵至山顶。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偌大的“天地”剧场,梦幻般的表演,高科技的技术运用,最炫的高科技实景演出舞台。成为夜间泰安旅游的一大靓丽景色。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开幕式的大幕徐徐拉开,以太极拳的表演拉开了《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的序幕。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整个演出穿越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时空,真实再现了古代五朝的市井文化和帝王封禅场景:包括序幕、金戈铁马——秦、儒风雅乐——汉、盛唐气象——唐、艺术王朝——宋、康乾盛世——清。演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真实再现了古代五朝的市井文化和帝王封禅场景。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500名演员,5000套霓裳华服,演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真实再现了古代五朝的社会文化特征,呈现了华夏文明发展所达到的高度,是对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度思考,是对华夏古老文明的崇高礼赞,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第一个将中国五朝帝王集中在一个舞台上加以展示的文化产品。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整个演出舞台由6大块组合式LED屏幕拼接而成,总高27米,总宽21米,总面积达567平方米,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开合式户外动态LED屏幕!80分钟的表演更伴随着高达16次高难度的LED屏幕开合,为观众带来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共设置了1000多盏各式各样的专业演出彩灯,舞台两侧及后侧的山体各有8个大型照射灯,并配合大型闪电机共同营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演出所表现的内容,实际上是当时那个朝代华夏文明发展所达到的高度,是对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度思考,是对华夏古老文明的崇高礼赞,也是目前国内第一场涵盖了五朝历史的演出。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和结束了80分钟的演出。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暨封禅大典

最后,全场起立,双手合拢,高高举起,跟随着大屏幕的音乐和动作,一起拜天、拜地、拜祖先。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项目十大看点:

 

         1种独特的历史探寻方式

      2756个座位虚席以待

      3亿巨资倾力打造

      45度虔诚仰望视角

      5千年中华文明积淀

      600万华丽服装经费

      7幕场景更替青山依旧

      8千6百平方米天然剧场

      90平方米巨大平台升降变换

      10余月开天辟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