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士志于道”

(2017-03-04 21:16:01)
标签:

良知

分类: 国学学院

                         

                “士志于道”

http://s7/mw690/001oi9l3zy79fjInr5sa6&690


                                                                          http://s15/mw690/001oi9l3zy79fjKB8L41e&690


士,是什么?士阶层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分子呢?

是,但不尽然。先秦时,就有了所谓的“游士”。他们显然不全是知识分子;秦汉时的“士大夫”,则指的是从政的知识分子阶层。士起源何处?

《说文》称:“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十一。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近人吴承仕认为:“士,古以称男子,事谓耕作也。”无疑,这种解释显然已与知识分子无关了。

著名学者顾颉刚先生的观点又与此完全不同。他认为:“吾国古代之士,皆武士也。士为低级之贵族,……故谓之国士以示其地位之高。”依此说,一为从事耕作者,一为武士,究竟为何呢?

孔圣人,是春秋时期公认的士阶层的原型和最杰出的代表。从孔圣人那句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话“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中可以得知,仕即是学识优异的从政者。而且,仕的学识要不断的更新。

“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春秋梁传》)士即仕,很早就与农、工、商阶层并列,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而存在。

士阶层,又与农、工、商阶层不同。士阶层,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不少还是从政者。小者作为地方幕僚,大者参与治国安邦。“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墨子·亲士》)士的作用,早就举足轻重,所谓入楚楚重,离齐齐轻,尽言其重要。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礼记·王制》)由此可见,士,从上到下,早已形成了一个集团和阶层。

西方统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才是社会基本价值,诸如自由、平等、博爱等的体现者和维护者。

我们中国的士阶层,自古至今,也不仅仅是一些具有渊博的知识者,而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理想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士志于道。”(《论语·里仁》)具有以天下为已任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士阶层普遍的人生追求。“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子·尽心》)他们为了实现理想,往往连生命都置之度外,具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士阶层中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往往轻名利而重道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并天下。”(《孟子·尽心》)因而士成为道统的象征,也就是“中国的良心”。

因而,从士阶层的生存状态,可以看出社会的现状。“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礼记·王制》)士对国家兴亡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把士提高到如此高的地位来认识和利用,说明士阶层早已是独立存在的社会中坚力量。

     (选自田玉川著《孟子良心观》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