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人言必称汉唐

(2013-10-03 14:14:27)
标签:

陕西话

古典

文化

分类: 人文陕西

         陕西人言必称汉唐

                `

                ·田玉川

 

 陕西人言必称汉唐。自宋、明王朝时期就已经形成,很有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皆建都于长安(今西安),建都时间长达一千多年。长安以雄著称。(洛阳为变,北京为霸,南京为哀。)

http://s15/mw690/001oi9l3zy7SFGxZog971&690

http://s15/mw690/001oi9l3zy7SFEXq6fBff&690

陕西方言,也不乏雄霸之声。夫击甕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史记·李斯列传》)犹如青铜之幽远,犹如鼓角之高亢,犹如浪涛之咆哮,犹如战马之嘶鸣。表现在用词上,今天看来,十分生僻的动词很多,不少《汉语大字典》上没有,就连经典的《康熙字典》上也找不到。而在陕西,几乎妇孺皆知其意。

http://s4/mw690/001oi9l3gy6GJ3VM7x913&690

    比如,外地人就不知何意,陕西人人都知是好,好得很,用秦腔来表达就是的很的太“ 咋咧。《诗经·陈风·月令》中有佼人僚兮的句子。别看这一个颇古典的,想象陕西人那样活学活用,还不是那么容易。曾有一位明星来西安献艺,听陕西人说,她也觉得很有意思,便在晚会上动情的说:西安真,陕西人对我真,结果激起的掌声经久不息,这位明星非常激动,又借机会发挥了一句:我给乡党把歌唱,观众又一次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事后,当这位明星听真正的老陕说,她说的有些不太时,不相信她那句陕西人对我真,有点蹩脚……

相比,还有如die),比更古典。了一碗面,了一顿饭,饱了,美了,说的是吃,但不全是吃。比如人,我准备张三,意为打。《易·履》中有:履虎尾,不人,享。《聊斋志异》中有恐被的话。再比如“噘”,意为骂,但比骂更有力度和深度。再比如,意思就很多。愣娃,既有敢作敢为、有闯劲的劲,又有盲目的劲。陕西楞娃,长相粗犷、威猛,却很有心计和胸襟。像著名导演张艺谋就是标准的陕西楞娃。

http://s14/mw690/001oi9l3zy6GMNSMaERcd&690

http://s9/mw690/001oi9l3zy6GMNVuI2cb8&690


http://s5/mw690/001oi9l3gy6GJ30ctYo94&690


陕西方言是陕西悠久历史的活化石。几千年能够流传下来的,动词都非常简短、形象,是真真正正的古汉语正传。像陕西随处可见的肉夹馍,外地人以为不合语法,其实是肉夹于馍的简化,标准的古汉语。像陕西人常说的闲传,比谈和说就更有动感;扎势比摆架子更形象;酿人,比作践捉弄人更真切。

http://s15/mw690/001oi9l3zy7SFEUEgPZ57&690

言为心声。陕西人性格直,说话也一样直。就像广袤的八百里秦川一样坦荡,就像随处可见的白杨树一样扎根黄土、头顶苍天。没有弯弯绕,没有阴阳怪气。有的话,一出口就像一团火,使听者倍感温暖;有的话,听后有些辣味,值得慢慢回味;有的话,掷地有声,唾沫落地砸出了坑,一诺千金重。当然,也有的话带把儿骂是亲,熟人见面不骂不。比如像,就颇得骂之真谛。说什么不伦不类为二不楞,指其人不像样为二毬二杆子二货二百五,引申为不正。


http://s15/mw690/001oi9l3gy6GJ3XtpYa9e&690

二杆子二百五还颇有来历。说的是,唐都长安的京兆尹(相当于今北京市长)出巡时,为其开道的官名为喝道伍佰。这个专门开道的官手中总拿着一长杆,左右挥舞开道,神气无比,大有一杆子打到底之势后来,可能是由于其职责重要,或者是其一人难以胜任,便将喝道伍佰的开道官增加到二人,各执一杆,其职责不变,各管二百五十人。于是,老百姓便称其为二杆子二百五,讽刺其不可一世,横行无忌。久而久之,二杆子二百五便成了那些不顾一切,胆大枉为者的专用称呼了也可被认为是一句骂人的话。

http://s13/mw690/001oi9l3gy6GJ33eCrWfc&690

很多陕西方言,初听起来有些土气,若仔细品味,方可理解其浓郁的古典诗意及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陕西人称睡觉为眯会儿比睡更为形象,表达了眼睛闭合的神态;称回答为言传比回答更有动感;称挑毛病为弹嫌,一个字表达了反复无常,上下翻动,有意为难,更为明白;称干扰为打搅,一个字,尽表纷扰、添乱之意,比干扰更能表达歉意;称瘦子为干猴,一个字尽言其无生气;称马虎为毛草,使马虎之意有了形象;称梆子戏为咣咣,让梆子有了声音;称胡琴为弦弦,既有了胡琴的外形之弦,也有了胡琴之声的弦,既形象又生动;称巴结为舔尻子不仅让巴结有了恰切的形象,而且还尽言其肮脏、下贱、无耻;把审案,称为断案就包含了公正在里边;把裸露称为,不只裸,还有光滑的意思;把烦闷,恐慌称为发毛,是再好不过的诗的语言;把挖野菜称为挑菜,更为确切,因为菜非庞然大物,毋需用大力气去挖,而也表明野菜与他物混杂着;把隔膜分岐称为生分者还有原因在里边,更多了一层寓意;把喜欢,称为“心疼”,不仅放在心中,而且爱得要命,不然,怎会“心疼”?比当今流行的“宝贝”,更宝贵、更倾心,与命相连。把调情,成为“骚情”,“骚”比“调”更形象,更有动感。把发酵面团称为起面,起比发又多了一层意思,还表述了从底层向上”的态势。类似的还有“尸起”,尸体已经很难闻、难看,还自下而上发酵,更恶心,更恐怖,这应该是长安及其周围,自古为京畿,也是杀伐多战之地,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对尸横遍野的直观印象煨火”“煨炕”,在陕西农村常用,以为是土话,当见过北京、武汉一些饭馆的煨汤后,就知其深意及来历。

 

克里马擦,是什么意思,陕西人都知道是快,尽快,但从字面上是看不出其本意的,听起来像是外语,其实,它就是一句古老的外语——契丹语。陕西一千多年作为统辖四方的首善之区,自然荟萃了各地各族的文化,包括语言,至今在民间流传一些兄弟民族的古老语句,是再自然不过的传承。如果仅从汉字注音并不准确的读音望文生义,必然误解甚至扭曲其本意。


http://s6/mw690/001oi9l3gy6GJ3QJGOFa5&690说陕西话的明星闫妮




http://s13/mw690/001oi9l3zy7IMS51KIkfc&690蹬三轮“装台”的顺子(陕籍明星  张嘉译)和捡来的半路妻子蔡素芬(陕籍明星 闫妮)


http://s8/mw690/001oi9l3gy6GJ9MrF4z07&690西安女娃京城四美之一——景甜

      有趣的是,以学习中国隋唐文化为时尚的日本,到本世纪中期仍完整的保留着陕西方言中随处可闻的正宗古汉语。人们经常摹仿日本鬼子说的日语以为笑料,像把走路称为开路,把干什么的称做什么的干活,把多称为”“大大的有,把全部称为统统的,把杀死称为死啦死啦的,把女人称为花姑娘之类,并非日语,而是日本鬼子学的汉语。不过,日本鬼子学的太蹩脚,且学的是古汉语,而非白话文。不然,日本鬼子嘴里怎么会尽是倒装句子和动词前置结构?

陕西悠久的历史中较多地保留了华夏民族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所谓的“五胡”(匈奴、鲜卑、羌、羯、氐)及各兄弟民族的母语基因,因而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说陕西话,像吃石器时代的烧烤食品——石子馍,就像演奏青铜器乐器编钟,就像品尝几千年代表性的名吃——周八珍,像咥羊肉泡馍一样,还都不是在品味和消化历史文化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