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尚往来”的原则

(2008-02-16 16:07:23)
标签:

礼仪

文化

研究

分类: 国学学院
 

人与人之间,该怎样友好交往呢?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交往,正是要有来有往,双方要对等。

这就是交往中最基本的对等原则。这种对等,就是交情!

交情,又该是什么呢?

可能这个交情是某种礼物,可能这个交情是某一段经历,可能这个交情是某一种身份和地位,可能这个交情是一颗心的接近和倾诉……但无论它是什么,无论它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它都必须对等!

物的对等,犹如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样是最表面化的交情。比如:人送你一只鸡,你回送人一只鸭,一来一往,基本扯平了,彼此两不相欠。接下来,人再送你一头猪,你再送人一只羊,一来一往,又基本扯平了。接下来,还送不送,完全取决了双方“心中那杆秤”秤出的交情是否还对等。若一方觉得吃亏了,那这个物的赠送就难以为继,双方尚处于低层面的交情就断了;若双方都觉得基本上是对等的,那这种交情还会继续维持下去,并可能向高层面的交情转化。

角色的对等,虽已不属于物的层面,但仍保留着物的交情的属性,那就是功利。所谓“龙交龙,凤交凤,老鼠交的会打洞”,说的正是角色的功利性。龙与龙交往,龙会与虫交往吗?老鼠与老鼠交往,老鼠会与猫交往吗?

互相交往者,都是角色对等者。为了某些共同利益,彼此结成一个圈子,在其中,每个角色在表面上都是对等的。如果没有这个对等,那这个圈子也就难以再存在下去了。

而角色的对等,核心是利益。

同乡有共同的乡情,同事有共同的公事,同学有共同的母校,同伴有共同的路可走,同伙有共同的饭可吃……利益的对等,是角色对等的保证,只有对等的共同利益,才会有共同的交情。

交往,既然是为了获利,那自然是双赢了。如果一方无利可图,交往还会断续下去吗?

双赢原则,把互相交往的双方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若一方亏损,那这个利益共同体就解体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原本关系不错的朋友,因为某一件事而不来往了;原本总是热情相待、遇事倾力相助的朋友,却越来越冷淡了,为何?

这种关系,已违背了双赢原则!

朋友感觉与你交往,已无利可图,或者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或者付出太多回报太少,才会如此。

双赢不全是物质的,更有精神的。有时候,精神双赢比物质双赢对朋友更重要。

那些“有事的时候找朋友,无事的时候不理睬”的人,把朋友当作一件衣服或一只鞋,能穿的时候穿,不想穿了就扔向一边,朋友还会愿意长期做这样的朋友吗?那种总向朋友伸手,却不思偿还的人,还能一直伸手吗?那种向朋友慷慨承诺,却不愿兑现者,朋友还会相信他吗?

有一位习惯白吃白拿的小姐,遇到了尴尬事。有一天,她去赴宴。按以往的惯例,都是男士埋单。所以,她习惯把自己打扮一番,便去分享男士的赞美和美味。谁知,这位男士与别的不同,他虽也是腰缠万贯的老板,却以节俭和纯朴闻名。每次,与人聚餐,他都按AA制分开各自埋单。对于那些总想与他亲近,眼睛紧盯着他钱袋的女人,他更是严格遵守这一自订的规矩。这回,这位习惯白吃白拿的小姐埋单时,小包里却掏不出钱来了。她吃饭从来不打算自己掏腰包,可想有多么失礼了。

 

所以,交往的双赢,先要出资本,然后才会赢。无本获利的机会不是没有,而是极少。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则流传了几千年的民谣,不能仅用势利二字来概括其深刻的内涵。它其中包括了对等和双赢两大人情交往原则的基本内容和精神。

闹市何其闹,人流如潮,穷者置身其中,为何竟犹如未存在一样?

深山何其深,山峦叠嶂,富者隐藏于此,为何来拜访的人摩肩接踵?

一穷一富,划分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交往圈子。穷者,衣食无着,流离失所,虽跻身于闹市,却丧失了交往基本的资本,所能做的,除求人同情和帮助外,还能有什么?连一般人都不愿与其交往,更何况富者呢?在很多人看来,与穷者交往,既不对等,更不会双赢,所能做的,只有付出,当然对其不问津了。相反,富者就不一样了,富者虽隐居深山之中,人情交往的资本却极其雄厚,只要与富者交往就会获利。所以,趋利使很多人不怕山高沟深,争相与富者去攀亲。

这就是世俗的人情世故。所谓人情如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意即如此。

唯有那种交心的,能够打破这种交往对等和双赢原则的,超越世俗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只要能够以心交心,那物与物的交往、名誉和地位的交往,就可以是不对等的。双赢不是表现在物的层面上,而主要是表现在精神层面上。唯有心与心交,才具有真正的人情。

这其中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做人的根本就是诚信,否则,还能安身立命吗?

朋友有信,是“五伦”之一。

只有诚信,彼此的交往才会持久,不然的话,一次性交往,不就是典型的人情短期行为吗?

 骗子只能骗人一时,不能骗人永久。

“宰熟”,也只能宰一次,不会宰了一次,又能宰一次。

诚信原则,也是人与人交往必须信守的又一基本原则。

人与人交往,不可能不出错,往往不是自己被朋友误解,就是自己误解了朋友,那该怎么办呢?

纠错!

纠错,是保证人与人交往持续的又一基本原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待朋友的误解,只要能宽容、以友情为重加以谅解,那就不要轻易以断交了结。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真正的朋友,不仅能经得起成功和赞美的考验,也能经得起失败和误解的考验。                                     选自《礼记与百姓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