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本次西行记的重头戏揭开大幕。
天微露白,我们出发,途经羊湖,卡若拉冰川,满拉水库,白居寺,夜宿日喀则。
今天是新年的一天,布达拉宫拉上经幡,迎接第一天朝圣的人潮。匆匆别过晨光中的布宫,我们行在路上。

据说西藏的高速公路是全国唯一不收费的省份,路况相当好,开着车,迎面而来的都是眼前的这些壮丽山川,就是收费也是值得啊~一路上,藏族司机普桑为我们一路放着藏族的民歌,奔驰在高原,心都飞了起来,全身心的享受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觉。
太阳升起来了,照着山峦,洒满金光一片。
离开高速,驶入乡间道路,爱极了这样的路,虽然两边的树木尚未吐绿,但是我总是在脑海里不断地不断地浮现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春华秋实的多彩画面。路的前方弥漫着薄薄的烟雾,那是大年初一,藏民们依照传统在屋顶烧桑,祈福。
藏民在屋顶点燃桑烟敬神,祈祷着新的一年的风调雨顺。
静静的拉萨河,在山路边完颜,枯水季,河床露出浅滩,鸟儿停在树丫上私语。清晨的寒意袭人,我们停在路边安静的感受这个静谧的清晨。

回到车上,普桑师傅打开带着的红色塑料袋,里面是藏人新年里自家制作的“切玛”,顿时觉得温暖极了。
我们的车开始了登山之路,顺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向上,一回首,群山已在脚下。山川庄严,温柔,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这里远离一切盛嚣尘上,举目之处唯有自然的神力,不可侵犯,唯有敬畏。
羊湖到了,普桑师傅带上准备好的经幡挂上。风,每一次吹拂经幡,都是向上天的一次诵经,永无止息。
羊卓雍湖,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浪卡子县境内。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总面积638平方公里,大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处有60米,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并附有空姆错、沉错和纠错等3小湖。湖中山地突冗,湖内分布有21个小岛,各自独立水面,大的可容五六户居住,小的则仅有百余平方米,最大面积约18平方公里,岛上牧草肥美,野鸟成群。湖西有宁金抗沙峰等三大雪峰。此峰高7206米,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传统四大神山之一。
当我迎着高原的大风,爬上最高处,一览这条缠绕山间的蓝色湖水,醉了!醉了!!不敢相信眼前的雪山,不敢相信眼前的湖水,不敢相信,我迎着风,站在这么高的山顶。
我躺在这高原,静静的感受耳边呼啸的风,感受身体下冰冻的土地,尽情呼吸着这里的空气,虽然氧气并不多,沉醉在着蓝天湖水之间。不愿起身。


这个举着相机的,便是执着的要将我带到这片土地的人,谢谢你的努力,让我有幸和你分享这一切。
举起双臂,再一次举起双臂,对着眼前的一切。虽然动作老套,但是我仍然要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留下的这个背影,都是我人生旅程中的一段新纪念。

恋恋不舍离开羊湖,我们前往卡若拉冰川。接近正午,阳光刺目,一切都闪着光芒。
从羊湖出来后,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观看卡若拉冰川的地方海拔约有5400米。冰川从峡口宛若重天而降,奔流直下,却宛若受神灵指画,瞬间凝固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再次出发,满拉水库,这里冬季严寒,湖面大部分仍然结冰,未冻之处,露出碧绿的水面。

风实在太大,为了拍着一张水库中似碉堡的小岛,在山顶上我差一点被狂风吹走...惊慌失措按下快门,然后几乎整个人被风吹了数米,赶紧压低重心,几乎匍匐回到避风处...吓坏了,吓坏了。
离开险峻的高山峡口,我们再次出发,这里是雪域高原的肥沃牧场,牛羊成群。

冬日里的高原,气候干燥,几乎每天下午都免不了这样一场沙尘飞扬。

我们在下午两点左右到达江孜,吃了中饭之后,前往白居寺。
白居寺,十五世纪初始建,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3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庙。白居寺是汉语名称,藏语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大乐寺”,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拉萨南约230千米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10年竣工。它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了13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
信徒结束新年的第一次朝拜后,聚拢在大殿外围的红墙下,在满天的风沙里安然吃着“切玛”,喝着酥油茶。人在里面围一圈,散养的放生狗在外面围一圈,各得其乐,和谐共处。喜欢这样的简单满足与快乐。
白居寺中闻名的“菩提塔”,九层塔楼,七十七间佛堂。101扇门,有千尊佛像,绘十万壁画。
这一天,如今再次回望重温,仿佛有走遍了千山万水那么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