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8:尼采逝世124周年丨人的一生,要经历三种精神变化

标签:
教育情感 |
分类: 人生感悟 |
8月25日尼采逝世124周年纪念日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
在很多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精神上的变化。哲学家尼采将一生中可能会发生的精神变化归纳为三种,分别是︰骆驼、狮子、孩子。
尼采把人在精神上的第一个阶段,称为“骆驼”。在印象中,骆驼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它的典型特征是无条件服从权威与传统。所以,当一个人的精神处于骆驼这一阶段时,就意味着他会被动的、不知不觉地接受所有外界的标准,包括传统道德观、主流价值观、父母的命令、师长的要求、周围人的建议,并被这些外在要求牢牢的绑住。比如︰“已经三十岁了,应该结婚了”;“人家都有小孩了,你也该生娃了。”于是,很多人三十岁时,就匆忙嫁给了不喜欢的人,甚至草草决定生娃。这些决定的背后,都一句话“我应该”。
在这个魔法式语句中,人们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草率决定。可是,一个人究竟为什么会陷入这种“我应该”的思维呢?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原因一︰“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这种从外在世界中寻找到的被别人喜欢的“自我”标准,会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但是,一旦想要根据外在标准来创造一个理想自我,我们就可能会跟自己内在的真实自我失去联系。殊不知,那个真实自我正是我们生命力的源泉。所以,与内在真实自我的失联,意味着我们生命力的源泉被切断了。而这也是导致现代人陷入各种精神问题以及持续痛苦的原因之一。原因二:我们逃避选择的自由,是因为从潜意识来说,我们并不想为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哲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这本书中说:“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之而来的是责任!我做不起自己。”可见,自由意味着选择,选择意味着承担。这种逃避责任的意识,是人的本性,几乎难以改变。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绝大多数人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甚至一辈子,都一直处于骆驼的精神状态中。所以下次,当你在用“我应该”这个语句时,就要提醒一下自己:我是不是正处于第一个“骆驼阶段”呢?如果是这样,你就需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所谓的“应该”到底是我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外在的影响呢?还是我自己的真实渴望呢?——从这个问题开始,“骆驼”就要开始慢慢蜕变了。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骆驼终于变成了狮子。狮子代表的就是一种具有主动精神的力量,它想突破所有的困难。这时,传统和信仰已经破灭,它要展现自由的精神。曾经的骆驼是那么的顺从,如今的狮子却是这样的凶猛,这种精神上的转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骆驼究竟是如何变成狮子的?关于这一点,尼采有一个隐喻:如果想要从骆驼蜕变成狮子,就得跟巨龙进行战斗。这条巨龙的名字就叫“你应该”。其实,这条巨龙代表的正是“你自己”,那个你要去超越的自己。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两个对象间的战斗,但实际却是骆驼与自己的战斗。所以,这是自我意识觉醒之后,一次重要的自我超越。娜拉的出走宣言:首先我是一个人,和你一样的人!从骆驼到狮子,人就从“我应该”转变为“我要”。“我要”意味着从被动变为主动。这就意味着,人们不再去听命于以往的主流价值观、顺从于别人的要求,我要把那套隐形枷锁击得粉碎,我要去争取我想要的。有人曾说:“一直以来,我都是浑浑噩噩地活着,毕业了就找工作,谈恋爱了就结婚,结婚了就生孩子。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不能再这么随大流地活着,我要去过我想过的生活。”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他之前一直处于“我应该”的骆驼阶段,但现在已经有了“我要”的意识和决心,开始了从“骆驼”到“狮子”的蜕变之旅。当然,接下来的蜕变不会容易,就像“骆驼”跟“巨龙”战斗一样。但只要这种意识一旦生根发芽,假以时日,相信就会有打败巨龙的一天。


婴儿
精神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婴儿阶段,即“我是”阶段。为什么尼采会将精神发展的第三阶段比喻为“婴儿”?尼采说: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道德经》中提到“复归于婴儿”。它说的是一种不为名利、知识、欲望所累的状态,很像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本己之人”,也就是达到本真的人。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打开自己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诗中写道:“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世界不是围城,没有人能活成独景。真正认真生活的人,都愿意打开自己,向外求索。强大自己受制于人的人生,并不值得过。马,尚且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人,也应该有不甘居后的志气。试着多学、多做、多思考,让技能傍身,把实践变真知,告诫自己永远清醒理性,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慢慢变强大。忠于自己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说:“人间这一趟,你不应该为任何人而活,忠于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愿我们忠于自己,不惧各种指点和评价,只在生命的横轴上,活得五彩斑斓,走得气象万千。
编辑 | 渐渐图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