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flow)与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
(2017-04-25 15:20:07)
标签:
教育情感文化杂谈 |
心流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Mihaly
Csikszentmihalyi)最先提出,目前已成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领域。
米哈里对心流(Flow)有过这样的描述 : “当人们全情投入时,获得的一种贯穿全身的感觉”, “在这种状态下,动作与动作之间似乎受到一种内在逻辑的指引,而无须行为主体进行有意识的干预。他感受到 的是贯穿各动作间的一股整体的流,并受控于自己的行为。此时,自我和环境之间、刺激与反应之间、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之间的差异微乎其微”。 “当我们处在心流中时,通常不会意识到快乐的情绪。因为在心流中,我们只能感觉到与活动有关的事情,快乐是一种分心”,“只有当我们从心流状态中出来,在一段工作结束时或者在工作中分心的时刻,我们才会沉浸在快乐中”。“从长远来看,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心流越多,我们整体上会感觉越幸福”
心流是一种身心高度投入一项活动时所伴随的积极情绪体验,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可控又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时,会沉浸在一种忘我的状态中,当活动结束或活动中途,思维脱离开活动时会感到满足和享受。这种感觉不同于仅仅生理需求满足时的愉悦,更类似于马斯洛提出的“高峰体验”。但心流体验与高峰体验又有不同。
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最早由马斯洛(Maslow,1971)提出,是人类最高的一个需求,人类在超越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后的超然经验 (Transcendence),强调的是心理上主观的感觉。
在研究自我实现者的过程中,马斯洛发现他们都有过 一种近乎神秘的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最重要的一点, 他们都声称在这类体验中感到自己窥见了终极真理,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 马斯洛归纳了巅峰体验的特征:
(1)产生的突然性。高峰体验都以毫无预料、突如其来的方式产生的;
(2)程度的深刻性、强烈性。 这种体验压倒一切,令人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
(3)感受的完美性。产生这种体验的人像突然步入了天堂,实现了奇迹,达 到了尽善尽美;
(4)存在的普遍性。它比人们预料的要普遍得多,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这种体验;
(5)结构的同一性。 这种体验产生的刺激因素各不相同,但主观体验却彼此相似;
(6)保持的短时性。 所有的高峰体验转眼即逝,而非永存不变,虽然其影响和作用可能长期存在,但是体验出现的一刹那却是短暂的。
从上述高峰体验的产生过程与特征描述中,不难看出心流体验与高峰体验的区别:
(1)来源不同。心流体验出现在人们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时,而高峰体验产生于自我实现之后。
(2)程度不同。 心流体验有强度上的差别,包含从中等到高水平的愉悦感。 巅峰体验要么出现要么不出现,高峰体验程度极其深刻、强烈,远远高于心流体验的愉悦感。
(3)持续时间不同。心流体验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高峰体验转眼即逝,极其短暂。
两者也存在一些相同点:第一,两者都属于积极正面的体验。心流体验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高峰体验是人类最高的一个需求。第二,两者都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这两种体验。
米哈里对心流(Flow)有过这样的描述 : “当人们全情投入时,获得的一种贯穿全身的感觉”, “在这种状态下,动作与动作之间似乎受到一种内在逻辑的指引,而无须行为主体进行有意识的干预。他感受到 的是贯穿各动作间的一股整体的流,并受控于自己的行为。此时,自我和环境之间、刺激与反应之间、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之间的差异微乎其微”。 “当我们处在心流中时,通常不会意识到快乐的情绪。因为在心流中,我们只能感觉到与活动有关的事情,快乐是一种分心”,“只有当我们从心流状态中出来,在一段工作结束时或者在工作中分心的时刻,我们才会沉浸在快乐中”。“从长远来看,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心流越多,我们整体上会感觉越幸福”
米哈里曾总结指出,心流体验的一般特征有9个:技能与挑战的平衡、清晰的目标、即时的反馈、行动与意识的融合、全神贯注、控制感、自我意识丧失、时间感扭曲以及以自身为目的(Autotelic)的体验。
这一观点被广为接受。
心流体验在持续时间(Duration)、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上有所不同。心流体验持续时间从几分
钟到几个小时不等,在频率上有的个体经常产生,而有的个体产生心流体验的频率则远小于前者。
心流是一种身心高度投入一项活动时所伴随的积极情绪体验,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可控又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时,会沉浸在一种忘我的状态中,当活动结束或活动中途,思维脱离开活动时会感到满足和享受。这种感觉不同于仅仅生理需求满足时的愉悦,更类似于马斯洛提出的“高峰体验”。但心流体验与高峰体验又有不同。
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最早由马斯洛(Maslow,1971)提出,是人类最高的一个需求,人类在超越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后的超然经验 (Transcendence),强调的是心理上主观的感觉。
在研究自我实现者的过程中,马斯洛发现他们都有过 一种近乎神秘的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最重要的一点, 他们都声称在这类体验中感到自己窥见了终极真理,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 马斯洛归纳了巅峰体验的特征:
(1)产生的突然性。高峰体验都以毫无预料、突如其来的方式产生的;
(2)程度的深刻性、强烈性。 这种体验压倒一切,令人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
(3)感受的完美性。产生这种体验的人像突然步入了天堂,实现了奇迹,达 到了尽善尽美;
(4)存在的普遍性。它比人们预料的要普遍得多,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这种体验;
(5)结构的同一性。 这种体验产生的刺激因素各不相同,但主观体验却彼此相似;
(6)保持的短时性。 所有的高峰体验转眼即逝,而非永存不变,虽然其影响和作用可能长期存在,但是体验出现的一刹那却是短暂的。
从上述高峰体验的产生过程与特征描述中,不难看出心流体验与高峰体验的区别:
(1)来源不同。心流体验出现在人们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时,而高峰体验产生于自我实现之后。
(2)程度不同。 心流体验有强度上的差别,包含从中等到高水平的愉悦感。 巅峰体验要么出现要么不出现,高峰体验程度极其深刻、强烈,远远高于心流体验的愉悦感。
(3)持续时间不同。心流体验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高峰体验转眼即逝,极其短暂。
两者也存在一些相同点:第一,两者都属于积极正面的体验。心流体验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高峰体验是人类最高的一个需求。第二,两者都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这两种体验。
后一篇:基础教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