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新思维课如何开展热身活动?

(2016-10-14 08:17:05)
标签:

杂谈

it

教育

文化

说实话,我既喜欢上创新思维课,又害怕上创新思维课。喜欢是因为上创新思维课符合我不断求新求异的个性,我可以尽情发挥而不必墨守成规,每次上课我都会搞点新尝试、讲点新内容。尝试成功了会给我带来快乐,失败了会促我思考;害怕是因为这样的课不容易上好,最关键的是如何始终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这需要教师对每一次课都精心设计,每次都要有一些亮点可以抓住学生,让学习者在这样的课堂上惊喜不断。

这很不容易。如果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是上不好创新思维课的。我看过一些讲创新思维课的视频,说实话,很多老师只是在给学生们灌输一些关于创新思维的知识,他们上课的方法本身并没有体现出创意,因而很难真正打开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进入创新创造的境界。

我上创新思维课不会总是一个人在讲,而是讲的少,练习的机会多。讲的内容与练习是交替进行、互相配合的。我每次上课前都会先让学生做一个热身活动,目的有三:一、学生刚进教室坐下,心还没有静下来,注意力也不够集中,整个身心还没有进入一个学习的状态,如果此时开讲很可能效果不好。所以我会先通过一个小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慢慢收拢到课程的学习中来;二、大学是没有固定座位的,中国学生进课室时往往习惯于靠后坐、靠边坐,如果课室够大,往往坐得比较松散,不想靠教师太近,可能怕被教师较多关注,甚至会被提问。如果教师单纯地要求学生坐到前面和中间来,学生往往会有点抗拒或不情愿,容易破坏课前的气氛。但通过开展一些需要同伴和小组互助的活动,可以让同学们自然地坐到前面、中间,坐到一起,效果比单纯的命令或请求要好。三、公选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年级和专业,往往互不认识,这不利于课堂的互动与开展协作学习。通过热身活动可以使同学们尽快地熟悉起来、热络起来,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坐好铺垫。

比如今年的《创新思维训练》第一次课,我采取了一个四巧板热身活动。我让助教将几十副四巧板放在靠前面和中间的座位上,让同学们每两个人共用一副四巧板,并开展男女生拼四巧板图形的比赛,就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坐到一起的目的。比赛结果是男生在10分钟的时间内平均拼出9个指定图形,女生平均拼出7.7个图形。

第二次课一开始,我先做了一个创意自我介绍,然后要求同学们将自己的手掌描画在纸上,在每个手指图形上写下自己的一个特征,将自己比作一种动物、植物和物品,再拿着这个自我介绍手掌图向邻座的同学做自我介绍,并听取他人的自我介绍;再接着,我又要求同学们将自己刚刚认识的新同学介绍给坐在另一边,或前面后面的同学;并组成4人小组。这个活动让原来互不认识互不交流的同学们开始熟悉起来。

第三次课我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A4纸,然后让同学们猜,老师要让他们做什么?同学们猜不出来,于是我抛出第一个游戏:请你们写下“一张A4纸的用途”,要求越多越好。接着第二步,让同学们互相传阅自己的思考结果,进行小组头脑风暴,进一步补充想法;第三步要求同学们采用思维导图进一步归纳和思考;最后,要求同学们将自己的创意想法通过手机发送到大屏幕上(弹幕墙),开展全班性的头脑风暴。通过这样的形式,训练大家的发散思维能力。

课后我的研究生助教对学生们进行了访谈,同学们反映良好。如有同学说:“游戏环节设计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相当于一个热身的环节,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效果很好。首先是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上来,其次通过游戏自然过渡到课堂内容,还有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同学们的参与感。游戏本身对同学而言也是一种创新实践活动,能直接达到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怎么总结得比我还要好?

还有一个同学说“在创意自我介绍环节,很多同学一开始反应比较发愣,之后就开始思索,怎样介绍自己比较好,怎样表达自己最到位,思索后的分享也很有趣,觉得可以多点主动询问或者大家走动走动换换座位,加强沟通表达和思考”

我要求自己每一次课的热身活动都不重样,都要与当天的教学内容相关联。把每一次课都当作一个新的创新作品来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爱上了自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