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学习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标签:
it教育文化杂谈 |
关于碎片化学习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王竹立
一、调查缘起
7月28日,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这样一个观点,认为现在没有什么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学习无法区别。看到这个观点,我先是很惊讶,然后想到,到底有多少人还抱持类似的观点呢?碎片化学习到底对当下的学习者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还是只是我的直觉与经验误导了我?于是想到应该进行一个大规模问卷调查。先是想让学生在问卷星上制作与发布一个问卷,后来想,现在是放假期间,找学生不太方便,而且这样的问卷必须自己来设计,于是自己第一次利用问卷星制作了一份问卷,共12道问题,并于当天18:59分发布。
二、调查过程
问卷发布后,我即在微信朋友圈和多个微信群里转发,并呼吁网友们填写与转发。截止7月31日18.59分,共收到700分有效答卷。我发现问卷星提供了非常方便的统计与分析工具。
三、答题分析
答卷来源分析:
这张图说明所有的问卷都是通过手机提交的。在手机普及的今天,这似乎没有什么奇怪的,况且我们的问卷也主要经由手机传播的。700份问卷来自678个独立IP,我不知道还有22份答卷是怎么得来的?难度意味着有一部手机填写两次以上的可能性?我特意查阅了所有的IP地址,未发现重复填写的现象。
从来源时段来看,28日发布单天是一个填写高峰,可能主要来自我转发的问卷的直接填写;接着29日降低;30日我呼吁大家帮忙转发后,填写问卷达到第二个高峰,而且大大超过第一个小高峰,可能主要来自网友帮忙转发的成果。
从来源地区看,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和自治区都有填写,包括新疆和西藏,香港和台湾;甚至还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的IP. 其中广东排第一,可能与我自己在广东,在广东的熟人较多有关;其后依次是上海、北京、浙江等地。
第1题:您的年龄?
交叉分析显示:20岁及以下的中小学生只有4人,还有3名40岁以上的人选择是中小学生,可能填表者有理解错误,以为是指学历。所以中小学生的答案都不具备分析价值。
第2题:您的职业?
本次问卷调查我特意选择调查的母群体以教育及相关行业为主,因为我认为真正关心这一问题的只有这个群体的人们,其他行业的人群不大关心。这个问题有人在《开放教育研究》专家群咨询过统计学专家,回答是可以的。
第3题:您对碎片化学习是否了解?
大部分人只对碎片化学习有一些了解,这是符合预期的;还有14%的人对这个问题完全不了解。交叉分析显示:完全不了解的以无业人士最多,其次是教育之外的其他行业人士,再次是部分大学生。
第4题:有人说“碎片化学习是网络时代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您赞成这样的说法吗?
赞成的占绝大多数,选择不赞成的有8%左右。
第5题:您平时有没有感受到碎片化信息的困扰?
交叉分析显示:经常感受碎片化困扰的最多的是无业人士,其次是研究生和大学教师,再次是中小学教师。
第6题:有人说“网络学习好像学到了很多,但又零零散散的,不系统,好像什么也没学会”,您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交叉分析显示:最不认同的是无业人士,远高于其他行业。
第7题:您平时最常用什么工具上网?
交叉分析显示:最经常选择手机上网的是无业人士(100%)和大学生(88%)。这个调查跟我的直觉一致,手机是最常用的移动终端设备,pad和笔记本电脑已经退居最后。
第8题:您平时上网的时间是
交叉分析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最多在3-4小时时间段(45%);上网时间最长的是其他与教育相关行业。
第9题:您平时学习主要通过哪种途径?
交叉分析显示:大学生、研究生、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的比例依次上升,但选择两者并重的比例均在45-46%左右;最常通过网络学习的是无业人士和其他与教育相关行业。
第10题:您认为碎片化学习有无价值?
交叉分析显示:大部分行业都肯定碎片化学习有价值。
第11题:您认为要避免碎片化带来的问题,应该
交叉分析显示,选择尽量少上网多读书的主要是无业人士和其他行业。
第12题:您听说过下列学习理论吗?
交叉分析分析显示:知道新建构主义最多的是研究生(71%),其次是大学教师(60%),再次是中小学老师(59%)、其他教育相关行业(58%)。大学生知道新建构主义的只有24%左右,知道关联主义的有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