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竹立
王竹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87,982
  • 关注人气:4,0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你没听过的创新思维课》—— 王竹立老师带你创新带你飞

(2015-11-24 16:05:54)
标签:

转载

[转载]《你没听过的创新思维课》—— <wbr>王竹立老师带你创新带你飞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这不是一本创新思维的教科书,老师在给我上课的过程。书中的内容主要是由王竹立老师为了拍摄一门创新思维的mooc而创作的文字脚本以及相应的练习题和拓展资料构成,所以读书就感觉是在上课。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容易看得下去但又不会水,虽然创新思维不是一个新话题,很多相关的书籍都是编著引用很多定义或者案例,而这本书主要是作者在10余年给本科生和研究开设的创新思维课中不断改革创新而提炼出的精华,书中很多都是上课时用到的案例和故事,其中很多不乏作者创作的诗和微电影剧本。作者写这本书采用的是一个老师和两个学生对话的形式,不断提问、引导学生然后让学生对相关知识逐渐明晰,仿佛回到了孔子时期的启发引导式教学,让人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老师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前三讲讲到了作者对创新思维以及为什么我们觉得创新很难的理解。

在第一讲,作者首先问两位学生什么是创新引出了创新要新颖、与众不同,对于新颖,作者提出“在车顶上装四个轮子是不是新颖是不是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创新还要有价值,对于有价值,作者提出了问题“创作一幅画算不算有价值”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有价值。在这一部分作者通过“两个推销员的故事”、“毕加索创作《牛头》的故事”、“自拍杆、带刻度的腰带、鞋柜与楼梯在一起”等直观的案例阐述了创新,最精辟的地方就是让人感觉到创新就在身边而不是很“高大上、不可及”的东西。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导师在不断启发和引导和过程让我不断明晰创新,而不是在开头就在直接给出其定义。

 

在第二、三讲,作者提出阻碍创新的因素是心智模式和心智枷锁,而使我们形成心智模式和心枷锁的要素包括教育、经验和大脑的神经结构。在这两讲,作者还拓展了一个思考“博学之后才有创新?”

 

第四、五、六讲作者凝练出了培养创新思维的“三板斧”——转变思考方向、软性思维、强制联想,并用了大量的案例、游戏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创新思维“三板斧”外,作者在接下来的几章还介绍了自己通过思维导图、简化思维、移植、借鉴、连接、打破规则等方式激发创意的经验并把学生带入相应情境中感受老师怎么想到这些创意,让人脑洞大开。讲了很多创新的方法后,作者又回答了很多人提出的一个问题“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平行思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包容性思维”——即先找出各方论点及其合理性与相互间的关系,再找出各方论点的限定条件然后用统一的论述整合不同的观点。作者在前一本书《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中就曾提到包容性思维是整合网络时代知识碎片的好方法。包容性思维本来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创新,作者把在此写包容性思维本身也是创新的很好的原创例子。 

 

第十三讲:光有创新的方法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注意到有创造力的人具有哪些人格特质。研究表明,有创造力的人通常具备以下特质或其中的若干种:有能力、有洞察力、好色、聪明、理智、势利、有信心、兴趣广泛、不拘礼节、自我中心、幽默、沉思、个人主义、随机应变等。作者认为在这些特点中,最重要的是强烈的创新意识、自信和敢于冒险不拍失败,并在文中阐述了如何做到这些。 

 

第十四讲:创新的人格很重要,创新的情境也很重要,如何找到自己最有创意的情境以及自己最有创意的时间是值得思考的。

 

最后一讲,作者利用其作为“诗人”优势作了一首诗,高度概括了这门课程——人人都说创新号,人人都说创新难;说好说难都有理,方法对头也容易。第一要有创新意,时时鞭策不泄气,第二要能成习惯,一日三餐求新异。

 

这本书的内容也被超星公司拍摄成了MOOC“创新思维训练”,敬请期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