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怎么给研究生上课的?

(2015-05-23 12:36:53)
标签:

育儿

it

教育

我为研究生开了三门课,分别是《教学系统设计》、《创新思维》和《网络时代的学习》,说是三门课,其实说是一门课也可以的,因为这三门课虽然开的学期不同,内容也各有侧重,但教学方法与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截然分开。我越来越主张打破学科界限,进行综合性、开放性与混合性学习了。

前几年上课,我采取的是跟其他老师相似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讲,然后由老师提问和点评。比如说,上教学设计课时,我会给他们指定一本教材或参考书,前几次课由我主讲,内容主要是教学设计的内涵、主要模式、基本分类与过程等核心知识,然后我让同学们自己选择书中的一部分内容(通常是一章或一个专题)提前做好准备,上课时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课,然而大家交流讨论,老师点评引导。有时也会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协作与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

几年下来,我发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为书本上的知识过于理论化与抽象化,与实践结合不密切;教材内容更新太慢,有很多过时与无用的知识;学生学完后无非了解了一些名词术语和前人的理论,对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并无深刻的认识;学生对这些内容兴趣不大,只是为了应付讲课,所讲的内容偏浅偏少,有时老师不得不再讲一遍,耗时较多,不够经济高效。

近年来,随着我对网络时代学习的研究逐渐深入,提出了自己的新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思想,我开始有意识地在研究生教学中进行探索与实践。比如我的教学设计课,不再拘泥于教材与书本,而只是以教材内容和框架结构作为基础与线索,直接从网络和工作中寻找真实的案例与实践任务进行探究性学习。

比如,我会让大家结合当时的一些教改热点进行分析,如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真实案例、慕课等,尽可能紧扣当前热点问题。又比如我接受了去汕尾为中小学教师做教育技术培训的任务后,立即组织学生赴汕尾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与需求分析,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培训的设计。我的一般做法是,先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分析与设计方案,然后在同学们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或者提出自己的分析与设计,并说明老师设计的思想与依据,让同学们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实施培训教学,检验设计效果,收集各种第一手资料进行反思。我希望通过对真实教学设计的参与式学习,让同学们领悟书本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异同,体会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我还利用为本科生上《现代学习技术》通识课的机会,让同学们以助教身份,全程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反思过程。在教学中我较少讲解抽象的理论,较少死抠书本知识,更多地示范如何运用实践智慧,激发创新思维,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最终目的。

我的第二个做法就是把教学与自己的最新思考结合起来,把教学与研究创新结合起来。我会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自己最近在想什么、在思考什么问题、写了什么文章,遇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向学生示范自己的研究与思考过程与方法,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和教训,让同学们有所领悟与仿效。有时还会动员同学们参与我的研究过程,和我一起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一些研究实验。在分析调查与实验结果时,我也是采用让同学们先说,然后自己后说的方法,进行点评与示范式教学。

我的第三个做法是常常抽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从网络或其他地方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学生分享的知识与技能有很多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觉得自己在这样的课堂上收获甚至比学生还多。我的课堂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我常常从网络上或实践中撷取教学内容与素材,较少对书本理论进行过多的解读,有些过时的内容甚至提都不提。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写博客或文章,有时也让他们对一些碎片进行整合。我很少从头到尾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方法混合使用。有时讲授,有时研讨;有时翻转,有时实践;有时让学生主讲,有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协作与探究,随机应变、不拘一格,常常有即兴之举。但有一点是贯穿始终的,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以思考与探索为中心。对学生的评价,我很少采用考试的方法,而是结合作业与日常表现,给一个综合分数。我不鼓励学生看重成绩,而鼓励他们以自我评价为主,关键是要感到有所收获就可以了。

很多同学喜欢我的课,在我的课上较少分心,他们说上王老师的课常常要保持思维的高度紧张,怕跟不上我的思路。同学们还说,我的每一次课都有些不一样,有时甚至会猜测我的下一次课会以什么为主题?我有时会把自己的设想提前告诉大家,有时也不会,而会到时再让同学们有些意外和惊喜。

也有同学对我的教学方法表示一些不理解。因为我的课常常不按常理出牌,有时会让同学们难以适应,另外会觉得有些散,找不到中心。不像传统的课程那样有本可依、有迹可寻、有试可考。每当这时,我会根据大家的意见做一些调整,加强总结与梳理,跟他们进行一些沟通,向同学们阐述自己的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那就是今天的学习应该以真实问题为中心,学习与生活工作密不可分,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工具,在做中学;打破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以创新为目标,学会零存整取,建立个性化知识结构;紧跟前沿,保持知识的时代性等等。我说老师现在用的是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而不再是行为主义或建构主义的理念了,大家不能以记住了多少名词术语或学说理论为衡量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应该多多体会与领悟,学会自己进行总结与再加工。大部分同学都对此表示理解。

我甚至想,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不会成为一种未来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中也可以部分采用呢?在上一篇博客中我重点讨论了网络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今天,老师再想像从前那样满堂灌是不可能的了。为什么不能像我这样,把网络引进课堂,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和电脑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并进行分享与协作探究?比如,在中学上一堂语文课前,老师可不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和课中,用手机或电脑搜索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问题、练习等等,在课堂上交流与分享?老师可不可以对网络上有的知识少讲一点,多讲一点个人的研究成果、心得体会?在课后鼓励学生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延伸阅读与交流?教学内容可不可以不必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与自由度?评价可不可以不只看考试分数,而采取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如果这样做了,手机与网络就不再成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敌”,而成为很好的帮手。我的课堂不仅不反对学生使用手机、电脑和网络,还鼓励他们尽量将这些东西带来,我会有计划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这些设备与手段。

此外,中小学可不可以开设一门类似于我们的“现代学习技术”课程,让同学们每天在学校有一个固定的时段,利用网络搜索、学习、分享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技能?从小学阶段开始,老师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读写算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搜索、如何选择、如何思考、如何交流、如何网络写作这五大网络学习技能,让他们从小培养通过网络学习的意识、习惯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最后,我用几句话总结我认为的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目标与方向,那就是:突破教材大纲、连通课堂网络、消弭学科边界、实现个性目标、培养创新人才。

下面附上在课堂上学生们分析总结的我上课特点的一些关键词,我要求同学们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

王老师上课特点

 

一、 创新:内容来源于近期的问题;注重启发创新思维

二、 包容:不否定学生观点,

三、 引导:与主题相关

四、 新建构主义:情境、会话、意义建构

五、 聚焦:

六、 分享:

七、 不循规蹈矩、形散神不散

八、 紧跟前沿:

九、 启发式:

十、 鼓励为主:

十一、 解析:

十二、 关注每个学生

十三、 艺术

十四、 多角度:

十五、 循循善诱

十六、 开放性

十七、 真诚务实

十八、 亲和

十九、 注重实效

二十、 培养思维

二十一、 敢于尝试

二十二、 注重学生体验

二十三、 特立独行

二十四、 针对性

二十五、 思维规范性

二十六、 注重细节

二十七、 独到


困惑与不足:

一、 整理不够

二、 跟不上老师思路

三、 问题不明确

四、 内容不感兴趣 

五、 没有针对学生需求

六、 缺少专题性

七、 讲得太少

八、 无法准备、比较被动

九、 看书不明白

十、 希望了解生活中创新案例

十一、 思维跳跃

十二、 需要精神高度集中

十三、 碎片化

十四、 把握不准、捉摸不透

十五、 有时会有疏离感

十六、 门槛太高

十七、 威严感

十八、 引入他人视角和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