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个性化学习

(2013-11-10 07:12:14)
标签:

教育

个性化学习是专家学者最爱用的一个词,并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理想的学习应该是个性化的。但对什么是个性化学习,却很少见到有人认真思考与分析。

 

在我看来,所谓个性化学习,应该是根据学习者个人的兴趣、爱好、需要,由学习者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按照个人的节奏、步骤、进度进行的学习。一句话,个性化学习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当然不排斥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但决定权一定在学习者手中。因为只有学习者本人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学到了什么,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

 

个性化学习与个别化学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个性化学习常常需要个别化学习,因为每个人的兴趣、需要、习惯都不会完全相同,学习者只有在个别化学习的条件下才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个性需要。但个性化学习也不排斥与同伴的共同学习、协作学习,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更有效率。什么时候单独自学、什么时候与人合作,也应该由学习者个人决定。反过来,个别化学习却不一定是个性化的,如果你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评价都由别人决定,即使你是单独学习,也并非个性化的。

 

与个性化学习相反的,是统一化学习,一切关于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步骤、进度都是按照统一步调安排的,个人没有自主权。与个别化学习相反的是集体化学习,集体化学习虽然也不能等同于统一化学习,但两者之间的关系至少是非常密切的,因为为了管理和评价的方便,集体化学习一定会倾向于统一化标准,否则集体化学习很难维持和进行下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校教育一般属于集体化学习、统一化学习,网络学习则偏向于个别化学习、个性化学习,而网络教育则介于两者之间。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为什么多年来专家学者试图在学校和课堂上进行个性化教学难以成功的道理了。

 

我看过一些所谓课堂个性化学习的案例,学生们每人一个IPAD,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进行个性化学习,其实所学的内容、步骤、方式乃至评价等,基本上还是由老师安排和指定的,学生能够选择的东西很少,这种学习的个性化其实是很低的。课堂本来是为集体化(班级化)学习设计的,现在却要求学生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上开展所谓个别化学习、个性化学习,这无疑会给课堂管理和教学进度带来问题,教师必然会倾向于采取干预和强制措施让课堂恢复统一步调和进度,而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压制个性化,这种天然的矛盾为什么专家学者们却看不出来呢?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把个性化学习、个别化学习留给课后和网络吧,别再在课堂中折腾了!我不是说课堂上不能有讲授之外的其他教学方法,如协作、探究和活动,但那只能作为补充手段,而不可能成为主流模式。一旦协作、探究、活动成为课堂的主流模式,课堂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协作、探究、活动更好的场所不在课堂和教室里,而在更广阔的天地。而一旦课堂教学取消了,学校也就差不多完结了。因为学校里一旦不上课了,我们还到学校干什么?那时会有更好的形式来替代学校。那个时候一定会到来,也就是实体学校将逐渐被真正的个性化学习--网络学习所取代。这也许不意味着实体学校全部消失,但至少是实体学校不再成为主流教育模式了。

 

也谈个性化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