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个具有场独立型人格的人

(2011-04-15 21:43:51)
标签:

狄金森

中国

独立型

依赖型

事物

情感

场依赖与场独立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学教学设计的人大都是在认知风格分析一节中学到这个概念的。说真的,当时觉得即使知道了这些知识,对实际中的教学设计没有多少实质帮助。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肯定有一些人是场依赖型的,有些是场独立型的,你能怎么办?采取两套教学策略?在实践中这是不太现实的。

 

最近看了一本美国人写的《思维版图》,对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特点进行了分析。比如作者通过大量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大都是场依赖型的,即看待事物往往从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喜欢辩证思维,注重背景胜过注重事物本身,追求与周围事物的和谐相处,所以东方人不喜欢辩论,这也是东方人在科学上成就较少的重要原因;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大都是场独立型的,看待事物只从事物的本质来看,喜欢逻辑思维,不太关注该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不太受背景的影响。

 

两种思维方式各有优缺点,西方人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对概念的辨析,使他们容易建立科学理论体系;东方人的辩证思维有时更接近于世界的真相,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胜过西方人,但过于追求和谐和相信变化,使东方人不太愿意刨根问底,因而不容易在科学领域有所发现。最好的办法还是融合东西、各取所长。

 

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另一个方面的思考。我想人格也可分为场依赖型与场独立型两种,如果你看待人或事物的观点易受外界因素和他人观念的影响,这就属于场依赖型;如果你看待事物从事物的本身出发,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不易受外界和他人影响,那就属于场独立型。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想我是场独立型人格。比如我看待一个人,不会在乎他的头衔、地位和身份,而要看他有没有让我佩服的学问和人品。如果没有,对不起,我只会敷衍你,对你敬而远之,搞不好还会一言不合,拂袖而去。如果你有让我认可的人品和本事,哪怕你是地位低微的平头百姓,我也会对你亲近和恭敬的。

 

读一篇文章或一种理论,要看你有没有道理,能否说服我。如果我看出你是装模作样、故弄玄虚,用大话术语吓人,即使作者是院士名家、真洋鬼子,即使发表在权威杂志上,我也会嗤之以鼻,斥为垃圾的。在这一方面我常常有中国旧文人的坏脾气,不太服权威,内心狂傲,只愿服从自己认为的真理。对很多事,有自己的价值观与评判标准,不易为人左右。

 

我最看不起的是富人和官员,当然有德有能者例外(在中国这样的人不是太多)。在举世崇拜权势与财富的潮流中,我好像是一个另类。我对物质的欲望似乎不是很强,好也能过,坏也能过。关键要自己喜欢。最让我高兴的不是吃高级菜住大房子,如果我只是一个人,我更喜欢温馨的有情调的小房子。我喜欢在瓦尔登湖边自己搭一个木屋的梭罗,喜欢自称“粗人”的伟大诗人惠特曼,喜欢一生只是个家庭妇女的狄金森,他们是我的偶像。

 

我还有一个“偶像”,也就是大家想知道的那位能让我在心情焦躁的时候去读她的博客的“高人”,不过说出来也许会让大家失望,因为她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所以,还是不说为好。有空去看看我写的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从狄金森的一首诗谈起》吧。

 

你呢,是场独立型还是场依赖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