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竹立
王竹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696
  • 关注人气:4,0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十年教与学模式的十大变化趋势预测

(2011-01-07 09:02:49)
标签:

教育技术

趋势

预测

教与学模式

信息技术

分类: 我的论文叙事

(本文系王竹立老师为某次学术活动准备的发言稿,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多谢合作!)

 

    最近接到一个教育技术沙龙邀请,主题是“十年后的大学教育会怎么样?”,试图通过头脑风暴,描绘出十年后中国大学教育的“清明上河图”。接受任务后我先做了一点功课,然后拍拍脑袋闭目思考,想象未来可能出现的十大变化趋势,试图为这幅宏伟画卷增添几笔色彩。这里不揣浅陋,先写出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一、教与学模式的多元化    尽管数字化学习、网络化学习势必变得越来越普遍和重要,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并不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计算机和网络出现的时候,曾有不少专家预言,十年后中国的教育将大变样,教师将从讲台上走下来,退居到机器和网络的背后。然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变化发生了,但远没有当初预测的那么大。即使在哈佛、耶鲁、麻省理工这样的世界名校,教师也依然站在黑板前讲课,只不过黑板上方多了个投影银幕而已。因此,对未来十年的变化,我的预测趋于保守,我认为新技术的出现并不会完全取代旧技术,只不过为人类提供了多一种选择而已。正如电视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电台、多媒体投影的出现也没有完全消灭黑板一样。当然,在线学习将越来越重要是不争的事实。

 

二、教与学将日趋个性化与个别化    网络的出现,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有可能打破工业革命以来班级教学制唯我独尊的地位,使我们向往的远古时代的个性化、个别化教与学成为可能,严格意义上的班级教学制将被越来越灵活的学分制和自由选课制所消解,网上虚拟学习社区可能演变成现代化的“私塾学堂”。远程学习、在家学习、移动学习将越来越普遍。自我掌控、自定步调的学习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

 

三、教与学过程将越来越重视协作性与创新性    随着知识与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和计算机存储与运算能力的大幅提高,传统的知识记忆式学习将越来越不重要,做计算机不能做的事、拥有与众不同的思维能力将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将与个人知识建构互相融合,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互赖将越来越密切。

 

四、基于局域网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将逐渐被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所取代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平台大都是基于校园网的,体现出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的特点,校与校之间、甚至课程与课程之间都难以做到资源共享,频繁的平台更换与软件升级让师生不胜其扰,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今后十年有可能出现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各校的课程与资源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共享。

 

五、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将逐步取代以期刊杂志为代表的纸质媒体    在教育研究与传播领域,纸质媒体曾经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直到目前,大部分教育行政机构与部门仍只承认纸质媒体为正宗,对电子期刊与博客文章不屑一顾。多数研究者都孜孜不倦地追求在纸质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一些敏锐地感受到网络媒体重要性的专家学者虽然也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发表在个人博客上,但仍以最终发表在纸质媒体上为目标。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读“网”而不是读“书”,读“博”而不是读“刊”,网络媒体的重要性终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博客与电子刊物在知识生产与传播方面将扮演超越纸质刊物的地位与角色。2002年,俄罗斯著名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在互联网上而不是在传统纸质刊物上发表了对世界顶级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完整证明,并得到国际数学界的承认,准备为他颁发数学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六、基于个人自由研究的民间学术研究的崛起与基于行政运作的官方学术研究的式微      由学者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提倡的主流研究范式。然而在我国,由于教育严重的行政化,学者自由研究的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为了获取有限的资源,学者们往往不得不唯行政管理部门的马首是瞻。领导或少数官员化的学者出思想、出题目、出政策,众多的专家学者出论证、出数据、出具体措施的研究范式大行其道。使丰富多彩探幽发微的科学研究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整齐划一不计成本的教育“工程”。在教育技术领域这种现象尤其严重。不可否认,这种行政主导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推广方面确实有其高效的一面,但也大大压制了多数学者研究的自主性与原创性,使学术研究离开了探讨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客观本质,而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功利性与权力意志。这也是我国出不了学术大家和一流学术成果的根本原因。由于网络的普及,拓展了学者自由研究与发表的空间,民间学术研究开始勃兴;而教育去行政化的启动与不可避免,则将导致官方学术研究的衰落。

 

七、非正式学习与非学历教育兴起    教与学模式的多元化、个性化与个别化,必将促进非正式学习与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选拔与认可将趋于务实,唯学历论和名校情结有可能淡化,人们将更看重个人的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

 

八、更多的网络公开课将造就一批教学明星    最近网易等推出的国外名校公开课受到追捧,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后续可能会推出一批国内的优秀公开课程,并可能像央视的百家讲坛一样,推出一批讲课明星。终身学习、没有围墙的大学将逐渐变为现实。

 

九、虚拟现实技术、视频会议系统等新技术将得到重点发展    由于远程教学中对真实性、互动性的强烈需求,对生产厂家将产生巨大的诱惑,这一方面的技术最有可能得到突破与广泛应用。

 

十、教育技术应用将越来越普遍    随着软硬件设备越来越变得傻瓜化、智能化和廉价化,横亘在普通学科教师面前的技术壁垒将逐渐消融,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应用各种物质技术来进行教与学;同时观念技术也将得到普及与推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将成为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