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寨下的影视村

标签:
古民居拂尘影视城再见了大别山黄守鹏天堂寨环境友好文化 |
分类: 环境友好 |
http://news.luaninfo.com/UploadFiles_6955/200911/20091104145000609.jpg
http://news.luaninfo.com/UploadFiles_6955/200911/20091104145126185.jpg
提起影视城,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横店、无锡三国城、西部影视城等国内一些知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可在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下,有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近年来,它以古朴原始、意境独特的魅力,成为电视、电影拍摄的热门景点。它,就是被人们称为天堂寨下的影视村,金寨县天堂寨镇的南河村。
南河村岀名,岀在它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上。这个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古民居,就在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的天堂寨脚下。它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前低后高,四进四重典型的"回"字型徽式建筑。前有白马朝天堂,下有青鱼月牙塘,中有帝主爷定门向,东西两边是书房。上重国亲师位人人敬,下是祖宗牌位列成行;中重大门及小门,门中分出几样人,官宦人家大门进,两边走的是下人;下重天井及包厢,楼上花戏楼,楼下千人看。左边青龙绕得紧,右边白虎镇守门,左边还有蛤蟆石,右边还有竹文林,门前玉带水、鲢鱼跳龙门,是一块天生的风水宝地。
南河村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相传在元末时期,江西有一对真心相爱的青年男女在遭到家人的反对压迫后,毅然从家中逃跑,历经数月,来到此地,终因体力不支双双晕倒在地。梦中见一仙风道骨的白须老人面带微笑用拂尘划了个圈,圈内隐约可见连片房屋,良田万顷,男耕女织、欢歌笑语,鸡鸭成群、牛羊满圈,好一派祥和昌盛景象,两人正迷恋其中,白须老人用拂尘轻抚二人面颊旋即消失不见。两人醒后顿感精神百倍,当即决定在此安家落户,后生七子(即为黄氏七房祖先),夫妇二人盖屋八间,此为八湾来历。随着人丁兴旺,黄氏祖孙历经数代大兴土木,建设出了规模宏大的徽派建筑群,原有房屋200余间,现存民房近百余间,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是皖西地区保存较好、规模较大、格局完整的古建筑群。
正是这段传奇的故事,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所,受到了影视界的关注和青睐。90年代初,香港凤凰卫视得知天堂寨下有这么一处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就赶来拍摄风光片,揭开了这个深山小村的面纱。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天堂寨知名度的提高和生态旅游的兴起,南河村成为游客们农家乐的必游之地,六安市和金寨县抓住机遇,扩大对外宣传,首先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舒城籍青年歌手燕妮到此拍摄了MTV风光片《天堂寨》和《再见了大别山》,其中再现当年红军在大别山与群众鱼水之情的场面,大部份都是以南河村为背景拍摄的。尤其是2008年北京影视传媒公司来六安拍摄电影《周末村官》导演杨建东到天堂寨进行考察,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古朴幽静的小山村,摄制组在进行了为期二周的主景拍摄。
南河村不仅有星罗棋布的古民居、而且有原始古朴的民间风情,这里的人善良好客,只讲奉献,从不索取。南河村20多户黄氏家族居住一祠和睦相处,当年燕妮和剧组来村拍摄MTV《再见了大别山》时,村里的20多名群众被选中当群众演员,为了再现当年的情景,乡亲们拿岀了陈旧的桌椅篮筐,穿上了土衣布衫,年迈的老人和幼嫩的儿童不厌其烦的一遍遍配合剧组拍摄,70多岁的老人黄颐先、黄顺先、郑惠明、沈春厚为了拍好红军离别的心情,站在村头的寒风中,仅摆手就拍了几十次,正在学校读书的沈小兰和几位同学,为拍摄红军和群众的鱼水场面,耽误了好几天课程。村里的群众为剧组搭外景、当配角,全是义务奉献,村民黄守鹏办的农家乐古民居客栈被《周末村官》剧组选中,挂上了老祠堂饭店的牌子,拍摄的场面是老五包掀桌子的镜头,黄守鹏夫妇按照剧组要求烧的鸡鱼肉蛋全部掀翻,价值好几百块钱,纯朴的黄守鹏只象征性的收了几十块钱,村民黄守洋告诉笔者,这些年全国各地约10多家电视台和剧组来南河村拍片子,有的还到居民家借道具,拍现场,村民们都积极配合,向搭桥、建房、救火等布景的参于,都是义务奉献,从没收过一分钱报酬。
如今的南河村巳被国家批准为“森林旅游人家”古民居保留古代传统的如舞狮子、打花鼓,玩龙船等文艺活动和以吊锅宴、十大碗和自酿的小米酒、小稻酒以及五百年的黄栗树和月牙塘、龙鳞竹,都成为广大影视爱好者创作拍摄的素材,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南河村这个天堂寨下的影视村,一定会引为关注,更加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