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热恋、狂恋,还有那黄昏之恋”——刘诤《阿弟的初恋》
“我们买不起呀————!”川子《幸福里》
第一首歌,是我反复练习的吉他弹唱;第二首,是我认为应该上春晚的歌,肯定比赵本山的《捐助》火百套的节目。女儿学会第一首歌属于被动受听,我练得魔怔,她耳朵磨出茧子;第二首歌显得女儿有鉴赏力,比春晚有眼利见儿,并且百分百偷艺。举以上两个例子,想说,女儿的乐感真是不错。
3月14日,周日,钢琴第六课。
回课,共出现两个小问题:小节与小节间的拍子喊的不够连贯,有顿住感;休止符的内容练习不够——这都在我,与孩子无关。老师总体评价:弹得不错。
这节课的新学内容主要是右手5指的应用和“5”这个新音符;连带着讲了连音的知识:第二个音不弹,但要保持时值。
女儿试奏《扬基歌》,让老师很疑惑:弹得太顺畅了!连音知识的试奏,也是一次过关。这,得益于我,让孩子预习了功课。老师问我:“《扬基歌》是不是弹过?”我天地良心地告诉老师:“我俩当读谱游戏玩。练琴间隙,让她试唱过两三回,试奏过两回。没成想她能记住。连音知识是昨晚教的,怕她上新课接受困难。她理解了。”《雷格泰姆舞》、《把我带回弗吉尼故乡》、《摘棉花的老人》、《自新大陆》,女儿除了个别两三个音弹不对外,其余一次过关。老师叫好了好几回。我想忍,实在忍不住,就一个劲地暗笑——女儿真牛。
当然,毛病太多了(以老师的专业眼光和我二把刀的浅识):小指无力;左手明显不规范;手指按键力度偏小!但,我不担心这个。女儿弹着连我都十分陌生的曲子《雷格泰姆舞》时,尽管嗑嗑吧吧,我却十分享受地聆听着。冬末时节,春风时有时无,恰似女儿的琴声。你不能说又飘了最后一场雪,就否认春天马上或是已经来了吧?
女儿的琴声应了节气,似有还无。但一丝春气已进我心田——我期盼着绿,我知道会绿意盎然。所以,女儿这堂课,我一直在笑。
董老师不相信女儿每天练习一小时的琴,叮嘱我们不要用节拍器——对孩子不适用。临送我们出门时,她说:“你女儿的乐感真是不错!”看得出,董老师真是喜欢上我的女儿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