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包凡@谁来一起午餐

(2010-01-14 01:35:30)
标签:

谁来一起午餐

脑库

企图心

尖锐问题

包凡

唯众传播

杂谈

分类: Baby3---《谁来一起午餐》

      转载自:http://blog.hjenglish.com/ABD844/articles/1519404.html

包凡@谁来一起午餐

       今天看节目的时候,很喜欢一句话——错误到头了,真理就出现了。
    对于最后包凡的选择,我是有点小失望的,因为我很欣赏柳伟华,所以我希望他能得到这份午餐,也许在这个方面我真的过于感情了。
    于是,我想问这份午餐是给谁的?
我在看节目的时候,我定义这份午餐是要给节目中表现最好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非常有激情的做这件事,创业过程中也需要一些更新的想法的人。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内心的成就驱动他去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这也就是说,他要有很强的企图心。
    同时,得到这份午餐的人也要有敏锐的商业直觉。你可以踏入前人没有开发过的市场,去做一份从无到有事业;你可以进入在现今中国还不怎么成熟的市场,做这块市场的领头羊;你也可以去做已经比较成熟的产业,用你的手法做出不一样的,有创意的东西。总之,不管是现有产业,还是没有进入大众视野的产业,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你如何去做,别人卖苹果,你可以通过苹果卖幸福,同样是苹果,你却可以实现更大的增值,所以关键还是在你。
    当最后,包凡选择了徐宏峰的时候,我真有点不甘。因为基于以上我的午餐标准柳伟华是大胜徐宏峰的。现在过了几个小时,回过去想,我的午餐标准不是包凡的午餐标准,脑库的标准也不是包凡的标准,每一个眼中的适合并不是最后决策人眼中的适合。
    伟华和徐宏峰比较而言,他大气,热情奔放,而且极具企图心和自信,生活经历让他给人一种很踏实的稳重感,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至少说服了在场的人,让大家认为他是一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的人,而且他会做好。当被问到如何对待徐宏峰会得到午餐的时候,他异常坚定和自信的回答是:NEXT TIME。而当他说出这句话的刹那,我丝毫不会觉得他张扬和狂妄。
    面对脑库的提问,职业习惯让柳伟华总是会先搭建平台,面对一些尖锐问题的时候,总能机智的对答如流。而同样的当徐宏峰面对问题的时候,似有无法招架之势,比如两人对待竞争的态度就是柳伟华欢迎竞争,并且对于真正的强有力的对手会真诚的佩服和学习,而徐宏峰则会有乱了陈脚,会说出不屑竞争这样的似乎不讨好观众的话。这只是一方面,为什么两个人会有如此大的性格区别,面对外部环境会有这样不同的反应呢?这就要来看一下他们两个的背景了。
    柳伟华和徐宏峰的相同的地方是他们两个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曾在知名的医药公司担任过销售代表,并都做到了一定层次管理职位。性格方面的天生区别,让喜欢挑战的柳伟华辞职,出国读书,在国外,他做过歌手,送过外卖,也做过运动员,内心的成就驱使他在回国后做一番自己的事业,当然其中也有回国后发现在相应公司已经没有职位机会这个原因。随后他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优势,从事起了医药制品和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猎头行业,他力致打造一家制定行业标准的管理咨询公司。如果真的要从得到这份午餐来看,柳伟华缺乏一些新的东西,一些在如今猎头咨询行业已日渐成熟的时候能够让他特别脱颖而出的东西,简单的说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很强大,但是没有表现出来让包凡可以很坚定的抛弃一些东西直接选择他。
    徐宏峰的整个思维有点混乱,很多东西还是表面,虽然我对于一些商业动作模式我也知道的不多,但是他还不能让我信服,和俞茵老师一样觉得他有点,我觉得他假不是认为他故意虚伪,隐藏他真实的一面和想法,这个假是因为他让我觉得不靠谱,再往里看去,就是我觉得他不够坚定,为什么不够坚定?因为他对他自己想要做的这件事还不够深入,他确实有梦想,可是这个梦想也不够吸引人,他确实也有技巧,可是这些技巧缺乏强大的根基做基础,而这些基础来自于你的生活的经历,你对生活的理解的感悟,还有你对自己的了解,细化开来,这都与你曾经遇到过的挫折,困难,你看过的书,你结识的人,你去过的地方有关系,如果没有从内而外的价值观和原则的建立,遇到这个世界上的各种不一样的恶魔便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也许徐宏峰真的需要包凡的一些教导才能从书生、文人的胡同里走出来,他需要有人来点醒。
    最后,还是要祝福一下他们两个,毕竟冲破层层困难去创业,而且也能站在台上来展现自己,和很多想做没有做,做了但最终还是退缩了的人来说,他们是成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