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节目:内容创新与深度提升(下)

标签:
电视论坛谈话节目cctv唯众传播张越俞虹杨晖孙国庆文化 |
分类: TV2.0------ |
现场提问节选:
提问:现在我觉得国内好多谈话节目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就是话题重复,比如现在很多谈话节目都会关注同样的话题,让大家不断的去听同一个明星同样的故事,我想提一个问题给杨晖老师,因为您的所有节目给我们感觉是特别有创新、特别有活力。面对话题重复的选择,您的团队或者您统领的节目是怎么样来把握,使观众感到一些新意,使观众体验到这种智慧的存在呢?
杨晖:目前看,在题材上的同质和形式上的同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我觉得市场永远是一个不被饱和的状态,关键是你能不能创造新的需求,或者满足大家需求。因为立足于上海,我们的节目首先要看的是这个市场的气质,上海是金融的城市,白领居多的城市,所以一定要从它身上找到我们要表达的东西,或者找到这个城市饥渴的地方。
提问:我想问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想问杨晖的,杨晖是商业公司的,而且我们栏目组有很多同事对杨晖的公司一直很关注,而且我们关注到您的公司确实表现出很有活力和激情的一面,我特别想了解一下,你是怎么管理创意的?对你的公司来说,创意对你们来说是商业公司运作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你是怎么样激励和管理的?第二个问题,刚才我们题目说内容创新与深度提升,因为内容创新这块对于《实话实说》来说,也一直是困扰我们非常难的问题,我想请几位嘉宾在内容创新上面,针对这个时代也好、或者说可能是整个我们应该关注的公共价值、观点也好,存在什么样的空白和空间?在这方面做一些阐述。谢谢!
路一鸣(主持人):杨晖先休息一下,好不好,第二个问题直接问俞老师吧!
俞虹:谈话节目要想创新,个人觉得在今天背景下和90年代太不一样了,频道如此多,整个资源如此丰富,重叠性又这么大,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种创新我一直强调的是坚守和创新并行。坚守和创新是一个栏目的不二法则,如果你没有一个坚守,对自己栏目的没有一种认知,或者一种自己的需要,你可能被周围的环境左右,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怎么保持他的活力?我们推崇“二八结构”,80%在做这个节目样片的时候已经定型。我们从来不会拿一个看似不成熟的节目出台。每一个节目第一期的时候,跟你今天看到的第一期品质相差无几。这个就是标准。公司你要规模化来做,标准化就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另外20%,给每期节目的导演充分的把玩的机会,给他做为电视人的快感。我们一直把基础定在80分,你从我这里出来就要做到80分。
其实我们台本都是非常细致,前后用了1个月的时间,但我们不要求主持人一定按照台本来,像孙老师基本上可以根据台本自由发挥。但有一天万一孙老师突然肚子疼,不能上台,哪个老师来做这个节目一样可以做好,台本做好了,我们不会失掉他,所有的嘉宾观点在那里,你也可以照本宣科来做,也可以任你发挥。如此一来让节目有弹性。最近《波士堂》获得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卫视栏目,他是第一位,这是让我很意外的。他们说怎么可能综艺节目、真人秀节目下去了,财经节目倒在卫视受宠了。实际上我们在管理它的时候,每个栏目主编都有权利做创新的东西,结构一定在80%以外,这是规定出来的。另外,我们没有把这个节目当成是单纯的项目终端,我们每个产品都是一个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