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创新媒体的磅礴浪潮—— 对话唯众传播总裁杨晖

(2009-03-04 10:45:27)
标签:

唯众传播

杨晖

波士堂

媒体品牌效应

节目创新

媒体经营

杂谈

分类: TV2.0------

 [转载]创新媒体的磅礴浪潮—— <wbr>对话唯众传播总裁杨晖                             

作为第二代民营电视媒体人,杨晖言谈举止间透露着一股自信。伴随着《波士堂》、《谁来一起午餐》、《上班这点事》、《大声说》、《智赢天下》五档节目的热播,唯众传播的身影渐渐浮出水面,而总裁杨晖也成为圈内的明星级人物。从在湖南卫视创办中国最早的精英谈话节目《新青年》,到2006年创立唯众传播,以白领精英群体为主要观众群,不断推出重量级电视精品,杨晖始终比别人快半拍,成为了创新媒体的先锋。

 

Elite:您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未来在传媒领域及衍生领域如何发展?对旗下产业联动如何规划?

Yang:如果讲目标的话,不应从个体出发,而应该从媒体产业的整体目标来谈。欧美发达国家的媒体产业空间已经没有中国这么大了,中国传媒业呈现出来的朝气(像互联网)、竞争的激情是很难得的,这得益于传媒人群体对传媒本身有着巨大的梦想和坚持,这种坚持会形成一个“势能”。作为专业的内容供应商,创意能力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发展期,大家会比较浮躁,很多会用拿来主义。其实,一开始致力于原创,往往步伐会更快。唯众传播几年来在电视节目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发展速度,便是证明。我们各个栏目都是原创、独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品。从媒体宏观战略上看,每家媒体都会有自己的战略格局,但所有战略最终都要落地,变成可感知的、可触摸的产品。我们的定位是跨媒体的内容供应商,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优质产品来满足、引导进而创造目标受众需求,从而建立自己的品牌。例如年轻人喜欢服装品牌H&M,新产品一经上市,大量的Fans在前一天就排队买这些新款产品,当即横扫一空,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大家不管SIZE大小是否合适,能不能穿,先买下再说。品牌的核心就是消费者给到你的无限信任。因此,必须做好品牌,让大家觉得你有潜质、有能力,对消费者诉求洞察很明确。唯众传播是为目标受众提供优质精神产品的公司,它为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服务,他们有很强的思考力、有自己的主张、有话语权,有很强的购买欲和购买力,是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从我在湖南卫视做《新青年》、《岳麓书院千年论坛》开始,我一直跟这样的群体打交道,为他们量身定做电视产品。受众帮助我们实现了品牌价值,我们帮助受众完成了传播权利。正如我常说的,媒体没有传播权利,媒体是代受众实现传播权利。我们是在替人实现梦想,是搭台的,受众才是唱戏的主角。好的产品一定是因顺应市场需求并且善于培养消费者习惯的。只有靠电视平台内容供应商、所有的电视人的同心合力,形成自觉的意识,带动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循环,电视业才会更快地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电视界不乏电视专业人才,但缺乏有商业意识、商务能力的复合型媒体专家或媒体企业家。国内缺乏像乔布斯那样有创新能力、有商业敏感的、独树一帜、让人疯狂追随的行业领袖。他的品牌符号,一个被咬掉一口的苹果,已成为创新领域的代言,影响着这个时代。

 

Elite:您的下一个产品会不会进一步实现TV2.0本质意义上的真正互动?

Yang:代表TV2.0升级的是我们刚和上海艺术人文频道联袂推出的《大声说》栏目。作为文化批评脱口秀,节目谈笑间灰飞烟灭、充满着激情洋溢的论辩,是一个骨子里充满娱乐精神的文化节目。电视台把观众请过来一般都是做摆设,但《大声说》还原包括观众、嘉宾在内现场所有人的说话的本真需求,还原所有人说话的快感。你有观点,就大声说。观众有不同立场就可以冲上前去与对手一决雌雄。一般的话题脱口秀很难形成一个场,我们这个“大声说”很热、很HIGH、很有激情,大家激烈讨论类似“名人该不该换国籍、贺岁档电影该不该扎堆、成功学该不该学”等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观众带上年代识别的牌子,既有90后毛头小子,也有鹤发童颜的带着40年代牌子的长者在现场互动,他们和年轻人一样慷慨激昂。我们不是简单的代际沟通,而是不同年代的人在这里平等交流,《大声说》是一场誓死捍卫自己的观点的电视辩论。栏目中嘉宾就是版主,主持人就是管理员,观众不认同嘉宾观点就拿板砖拍,支持就“顶”,一路打过去,激情澎湃。节目录制过程中,不知什么时间什么人就会冲过来闯入镜头,有着很强的随机性。许多80后、90后说他们从来不看电视,说电视太土了,但是《大声说》给了他们话语空间,这个群体就会积极参与。每次五六十名观众在现场,用数字点击支持观点,每个观点都没有对错,代表着当下的观念趋向。从这里感受到社会变革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触摸到社会的脉搏。《大声说》是把TV2.0的电视理念推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对集体思考的一次完美检阅。09年大家对财富的追逐多少显得有些无奈,在放慢脚步的时候,大家会回归到原点。文化节目的推出恰逢其时,经济社会发展处在U型底部的时候,文化的声音就会漂浮在上面,我很看好这档栏目。节目开播,就很出位,赢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和社会反响,这个节目扑面而来的气息让大家深感兴趣,从而驻足停留。我们做了一系列软财经节目之后,去财经化的栏目《智赢天下》也应运而生。谈东盟的旅游文化、风土人情,以2.0的方式全面表达。总之,我们在TV2.0方面做了很多的积极尝试。

 

Elite:您过往的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对现在状态和未来终极目标的影响是什么?

Yang:我非常珍视和感谢在湖南卫视的11年工作经历,正是在那段时间,我完成了对媒体从本能的好奇到资深媒体人的蜕变。信念上的坚持使我义无反顾地在电视媒体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来了。

 

Elite:您崇尚“轻”公司的战略,即很多项目都外包出去,那么在创意和执行方面有多大的偏移?如何控制这些偏移,如何管控好品质?

Yang:问题很好。现在中国的电视媒体还不够开放,不够市场化。其实管理就是把事情分配给合适的人去做,这才是市场化的观念。我们把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外拍等环节都作为外包业务交给专业公司去做。实现分工精细化、操作市场化是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媒体的运作显然还没有达到工业化程度。我们把一部分技术工作外包出去,自己就得以轻装上阵,如果都是自己做就不能生出那么多电视宝宝了。我一直主张能外包的都外包,我们要养的是创意人才,公司应当是一个创意管理和品牌管理公司,这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Elite:您在事业中遭遇过的最低谷和最失意是在什么阶段,后来是如何化解的?

Yang:我觉得我这人特没心没肺,没什么苦大仇深的事。如果说每个人坚持自己的梦想,没有难处挫折是假的。而我这人忘性特大,从不记差的东西,就像猴子掰棒子,高兴或不高兴一阵子,总是期待下一次会更好,期待下一次的激情投入,所以一直在运动状态。像冲关游戏一样,不会在好或不好上停留。遇到问题我第一时间永远想到的是寻找解决方案。做人个性独立,养成比较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量力而行、全力以赴。

 

Elite:在您的领导力和日常里面有没有表现出女性的一面?是怎样的特质?

Yang:我是属于那种看起来很原则实际上最没原则,典型的右脑管理,或者叫情绪管理。总会煞有介事弄规矩,最后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我认为管理并不能包治百病。我在对人方面很软,但对事情很硬,做事情方面是完美主义者,对事情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员工同仁没有全力以赴,我肯定不会迁就的。

 

Elite:您源源不断的创意的动力来自哪里?您能描述下您公司的创新机制吗?

Yang:对我们来讲,不断求新、求好、求完美,不断超越自己,是我们创新的原动力。常常各个栏目的导演会在一起头脑风暴,进行创新的思维训练。大家不管来自哪个背景,讲求百花齐放,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就得以逐渐养成。往往无论再好的提案,一上来就是否定,打不倒的不倒翁才是最好的。为了保障创意的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创新机制。针对每个栏目都有标准化的流程设计和流程再造。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形成了我们的创新的三部曲。

 

Elite:高端栏目的采访对象会不会越来越少?如何把控人脉资源,这些资源在您不同栏目间的流转是如何管理的?基于相应定位的可供推出的栏目是不是越来越少?如何在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持续创造新栏目?

Yang:在资源管理上是滚雪球,资源越多越好管理。企业家资源就是那么多,那么《波士堂》做好了,大家知道中国的企业家是怎么回事了,知道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生活性情的一面,但仅只是《波士堂》的呈现还是不够的,于是就有了《谁来一起午餐》栏目,让他们作为创业导师充分展现商业魅力。而跟他们一起同台的创业者正是《波士堂》中Boss的前传,创业者梦想着总有一天能坐上《波士堂》红沙发,所以创业家们成为《波士堂》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而我们做《上班这点事》、《智赢天下》都和白领有关,资源可以通用。《大声说》将成为文化高地,不断地往外拓展资源。不同的资源整合和资源配置,以及节目形态的不断创新就是新节目不断层出不穷的法宝。

 

Elite:您的业余爱好怎样的?在艺术方面的有怎样的偏好?

Yang:我很喜欢旅行,但似乎永远没有时间,只能在《智赢天下》的梦里实现了。我的心态很开朗,从来不觉得工作是工作,觉得工作很好玩。许多时候我也会在喝茶的休闲状态下完成工作。偶尔去看电影,看上海几乎所有的话剧、音乐剧。把空余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去shopping什么的。总之活的没心没肺,只要能够吃得饱、睡得香就好了。工作带给了我无比的快乐。有个员工写年终总结,说她每天像巴菲特一样跳着舞来上班,我告诉她,我不仅是跳着舞来上班,也是跳着舞下班的。电视是很劳心又劳力的事情,生活和工作完全无法分开。有时索性把出差当旅行。可是去年到昆明那么多次,丽江我也没去过。我最希望是做我特别喜欢做而且能以我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的事情。总之,工作对于我,是一种生活方式。

 

Elite:您喜欢看什么样的书?最近有出版计划吗,是否可以分享下?

Yang:我现在最紧要的是赶紧写完我的博士论文。一直想写本《关于电视的风花雪月》,很想和大家分享做电视的酸甜苦辣。我的博客里有一些很多原来我写的专栏文章。我喜欢写些小散文,写些童年的记忆,也许到老的时候就可以完全实现这个梦想啦。

 

Elite:未来的TV2.0的形态?未来目标是什么?

Yang: TV2.0现在已经在迅速传播和广泛认可。比如跨界和混搭,不仅在电视界,杂志也有混搭,这是个很好的结果。我在许多电视台研究机构或在大学演讲的时候,都会不遗余力地推广TV2.0理念。我认为TV2.0是动态发展的,有我和大家一同努力,就可以不断实现从TV2.0到TV3.0的升级。将来如果有可能,可以设立媒体实验室,建立完善的传媒生态系统。现在电视的理念太需要升级了,电视人做多了实践,在理论上提升很难。作为传媒人,必须练就一双慧眼,才能看到传媒的未来。

                                                         采访/古远图/首席 编辑/Elit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