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楼市?股市?还是救实体经济? (2008-10-23 23:56:21)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fbb00100b37h.html
次贷危机以来,全世界讨论最多的问题是救市的话题。开始我还不太明白救的到底是什么市?开始说股市,昨天看到新闻说,美国的股市又跌了,看来没起什么作用。近期国内又说救楼市,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中原地产的施永青先生在博客中说华府的7000亿先救二手楼市。搞得我有点迷糊了。
美国楼市据新闻说有两家大的经营房贷的大公司OVER了,美国金融系统就出了状况了。美国人的事,咱不太明白。施先生是做二手房生意的,上个月看招聘的报纸知道,我所在的城市也在开了分公司。看过了施先生参加《波士堂
BOSS TOWN》的节目,又看今天的博文,终知精明商人之本。
我们只谈本国之状况
什么叫楼市?谁在炒作楼市?
楼市在我看来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楼屋市场/楼盘市价等等。
谁在炒作楼市?这个问题其实很白痴,答案很简单,投机者。
楼市在此我仅作为楼盘市价来谈。这几年楼价一路飙红,和股票齐头并进。我周围的人群无不谈论炒楼/股票之事,亲身体验者占十之八九。放而大之,城市居民从事这事者十之七八。
这样子问题就出来了,地产业欣欣向荣。经济链条连锁反应,举国无不大兴土木,打桩机此起彼伏。再往前推十来年,国家出台利息税时说国人太有钱了,都存在银行不花,要收税,让民众取钱消费,当时还是朱总理的年代,那时提出宏观调控,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许多的上市企业也都在那时休养生息,得以发展和储备。就出现股票这三年牛。
其实国人真的就那么有钱了吗?
房子价格也就蠢蠢欲动了。八年,我现在住的小区当时的房价为1千多出头,作为沿海的省会城市,这个价格不算高。今天我周围据说万科新开发的达到1万多一平方米。据二手房的店铺的出让信息,我住的这个小区的价格也涨到了5000多一平方米。我应该要高兴的,但高兴是没有用的,卖了它我就没房住了。所以这个价格对于我而言就没有意义了。
投机者或称为投资者交易的最大目的就是赚取利差。因此炒作就成了最好的办法。早期最为原始的炒房者,是具有能支付第二或第三套住房的人,他们当时的想法也是很简单的,多买点物业,出租,收租金比利息要好点,并且还是固定资产。贬值不大可能,至少不厉害。
因为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也为数不少,因些,房子开始好卖了。房子好卖了,地就不够了。政府就开始卖地,用各种方法来增加收入,这种出发点也是对的,房价就开始涨了。这里不谈暗箱操作的部分。反正房价开始涨了。涨得还不算厉害。早期了第二或以上数量业主们终于看到发财的希望,那就继续吧,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的人们,像我,也需要安家了吧,攒钱吧、借钱吧买呀。就开始供不应求了。价格就开始水涨船高了。这房价涨呀涨,就涨过和工资收入了的支付比例了,想买买不起的人就出现了,有需求没有支付能力这是很要命了,银行来了,按揭吧。房地产公司一连开好几个房盘不够钱,银行贷吧。好家伙,银行的钱走出来了。信用提前消费的时代有短短的几年内达到美国的水平了。
看报纸,不得,上海居然个人拥用上百套房子的。几十套应该就太多了。
钱都买房去了,还不够,还得做房奴。都买股票去了。
整个社会流通周转的现金主要应付于房子/股票/生活消费。房奴都做了,股票也买了。能用于生活消费的就少之又少了。危机出现了,实体经济体出现的无钱消费,大批商品滞压,企业利润下滑/亏损出现。股票首当其冲。
想涨工资,涨不上去。股票又套牢,房子没办法交易。脑血栓就来了。
这次所谓的危机对于中国来说,还没有到什么需要政府来救市的地步。
楼市的信贷,7成是贷给了20%投机消费的实体或个人,不然就不会出现卖得火的楼盘,入住率如此之低这个怪现象。对于这些大投机者,让他死吧。至于80%民众只占到了3成的信贷总额,这并不实际影响国家之金融体系。
股市,让那些有能耐贷到款来买股票的所谓股民去死吧。
和朋友们聊天,我就告诉他们,有闲着不用的钱时候去做投资,这兴许会慢,但稳。所谓的风险投资没那个命和那个脑。
“富贵险中求”能过的又有几个?
施先生也不要想着美国7000亿的事情了,有闲钱就去买美国的地产,中原将会更好,让那些美国的地产商都死光了,中原正好一个一个的吃,吃着吃着就是世界100强了。当年香港危机时,你不就说让他们死光吧,结果他们死了,你活了,你在香港成了大佬了。
中国政府还是英明的,最近的几个政策调整对于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应该是会起到很大作用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