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V2.0时代的频道战略和创意管理(三)

(2007-08-09 15:45:30)
标签:

学习公社

tv2.0

波士堂

主持人

曹启泰

信息

分类: TV2.0------
TV2.0时代的频道战略和创意管理(三)
大连广电三创讲坛现场
 

            TV2.0时代的频道战略和创意管理(三)

 

            ——根据杨晖在大连广播电视局三创讲坛演讲录音整理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当你的表达方式你的姿态你的身段放下来之后,你怎样让这些80后的人,他们觉得这节目和他的表达方式很接近。这个可能是我更在意的一点。我一直在讲就是,可能我们的父母亲我们的长辈你都不用太担心他们有一天会从沙发土豆变成电脑使用者,根本不可能。他们的休闲方式就是与电视为伍,与电视相伴。可是电视的危机在哪里,电视的危机就在于那些生于80后的人,他们现在在干什么。当你后倾15度的时候,这个角度很舒服,大家在干吗,在看大屏幕,在看电视;当你前倾15度的时候,大家在干什么,我们在看中屏幕,就是电脑,我们在上网,我们在做与电脑相关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拨一拨80后、90后的不断成长,他们已经是伴随着电脑长大的一代,而不像70年代的人、60年代的人。我们的受众已经发生变化了,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坐以待毙,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因此当电视面对80后的时候,我们应该转换思维和表达方式。 你不能让他看电脑的时候和看电视机大屏幕的时候,觉得你是两套话语系统,他看不懂。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呢,他觉得你特别老土你说的话你的很多给到他的元素,他都觉得跟他那个中屏幕里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比如《上班这点事》,可能我们在后期包装上面有很多互联网元素,那还仅仅是皮毛的东西,只是外在的呈现,更多的是你是否真的了解80后,这个很重要。80后这一群体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们特别自我,讨厌说教,不喜欢被灌输、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创见,而且喜欢参与互动,这些都是80后的一些特点。在我们的节目中,如果你不去捕捉这些东西,你不去给到他这些路径,让他觉得他可以进入,可以接近这个节目,那么你注定失去他们。

 

  《波士堂》是国内第一个电视节目在录像的时候通过互联网同步直播的。其实电视机前的观众和电脑前的观众,差不多就是两拨人。我们要用尽所有的办法去拥抱电脑前的那群人。通过这些网络在线收看人群的数据分析,我们就能够知道节目的市场反应如何。因此,目前我们在年轻人当中的口碑是非常好。那么这个好来自于两点,一点就是通过互联网途径,他们了解了《波士堂》或是《上班这点事》的节目;另外一点,就是我们逐步在把他们往电视上赶。因为实际上电脑上的收看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在电视上看肯定视听还有画面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觉得当你读懂这群人的时候,当你真正的是希望为他服务的时候,其实他会靠近你。

 

  我一直在强调,电视就是人学,他就是一个读人心的过程,当你真正能和你的嘉宾能和你的观众去发生一个很亲密的接触,他能够接纳你的时候,其实你就跟他在沟通。所以我觉得电视的本能就是在沟通。我和我的导演也经常做一些业务上的讨论。,我说作为策划我在制片人的背后,制片人在导演的背后,导演在主持人的背后,主持人在嘉宾的背后,嘉宾在观众的背后。我们大家有一个惯性思维,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是不断递减的。可我认为这是个伪命题,至少对于电视创意而言不成立。当我作为策划在后面的时候,我想我需要传递给链条上所有人很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满足的是观众的需求。只要这一点达成共识,你就可以让链条上所有的人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去做加分的动作。

 

  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我会选一个综艺天王来做《波士堂》的主持人。其实这就是加分理论的体现。如果请一个专业财经节目主持人,节目的调性中所谓“商道即人道、财经也轻松”的“轻松”一定不见了,而且我个人认为真正专业的,能够面对所有行业老板的主持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你总比不了专家,专家还术业有专攻呢。要游刃有余地跟各个领域最顶级的企业家对话,我认为是很难做到的,我们不妨反过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主持人就是节目的面子。

 

  当所有人隐退到屏幕后面、灯光下面,只有他在聚光灯下代表创作团队来表达创意、精神、思想等等N多的东西。我在想我们可不可以给主持人松松绑,别给他太多负担和压力。你就让他做好他的工作,就是掌控好场上的节奏,拿捏好分寸,让他营造轻松的谈话场,我觉得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曹启泰老师有非常资深的专业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绝对能做好这件事。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