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大势、大热”
重庆在2001年因融侨的进入就大呼“狼来了……”;2004年6月,市民一夜醒来突然发现本城的大街上,20多个黄金地段的户外广告
“奥林匹克来到重庆”,从雅典吹至重庆,掀起重庆房地产大盘旋风。2004年“大盘围城”时代在重庆正式开启。
真正的“狼群”随着北部新区的开发,形成了大盘聚集之地,有“八大金刚闹金开”之说。而今屈指数来体量超过1000亩的楼盘有,棕榈泉国际花园、奥林匹克花园、天湖美镇、蓝湖郡、融科·蔚城、香江财富中心、融桥半岛、鲁能·星城、大川水岸、天龙长青湖、融汇半岛、同景国际城、庆隆茶园项目、瑞安项目、晋渝绿岛等。2005年随着各地产巨鄂的争先上市,大盘真正进入割据的争霸时代。竞争隔热化,炙烧山城,“造成运动”之风横扫渝洲。
2006年大盘先后登场,在今后几年必将展开一场全城血战。从目前大盘主要盘踞之地看,北部新区、茶园新区、巴南区、大渡口区等后起之地,规模大者有5000亩以上,2000-3000亩都有数个,主要的还是居于1000-2000亩这一段,此外500亩左右的中型盘也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北部新区、北滨路、弹子石、六店子等地。可谓是大盘云集,超过了华南板块当年的阵势,场面可谓壮观。
开发公司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和记黄埔、绿地、复地、联想、顺驰、棕榈泉、鲁能、融侨、融汇、国美、香港置地、保利、东原、龙湖、华宇、金科均榜上有名,未来几年,本土的开发商将与狼共舞,重庆大牌开发商将与资本大鄂一较高低,好戏即将连台。
作为一名地产从业人员,从“走出去学习,到在家门内研究”都是应该的,三外公司的介入无疑为重庆房地产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新的手法,要想与狼共舞,就得变成比狼更狠、更有智慧。相信你会同意我的这个观点。
所以,只从表面上讨论,不如静下心来,多看多想,发挥好学的精神,从成功中学习经验,从失败中学习教训,这样我们会有更大的成就、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快乐。
大盘的出现是人们居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产物,它力求通过提供完善的服务网络,赋予住宅“高情感”内涵。相对于“小盘”,大盘在设计和服务两方面创造了更多想象空间,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发展商热衷于大盘开发的原因。
一、大盘的“五大难处”
1、客户难以定位
大盘希望争取更多客户,却容易陷入“泛定位”误区,需要针对每期与开发的每个阶段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所以“同景国际城”叫嚣的“3000亩花园洋房之城”,我个人认为定位是不合理的。随着茶园新区的不断开发,不断成熟,难道你就做3000亩的洋房,你的就这样把利润拱手让给市场?你
2、资金难以筹措
如果合作方意见出现根本分歧,会导致项目作成“四不象”。
3、节奏难以控制
“项目开发分两期还是三期,主要还不光是一个资金问题,而且是一个市场预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项目内联动问题”。大盘一定要有自己的开发模式——“快”,以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的模式,赢得市场赢得资金回收。
4、价格难以把握
价格厘定关系发展商和业主的根本利益,搞不好会造成伤筋动骨。这是普遍问题,再者大盘分期分区多,开发过程长,所以在价格节奏与控制上必须准确把握,否则出现价格与市场脱轨,必须每期稳步推进。
5、品牌难以稳定
一个要开发5年左右的大项目,要保持一个长久的品牌和美誉度难上加难。
大盘开发要讲究一个“适度规模”,同时强调精品意识、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否则会被误为“大碗喝稀饭代替小碗喝稀饭”。
二、大盘的“两个矛盾”
如何界定大盘的适度规模,5万平方米到15万平方米的小区面积最合适,住户达到一万到三万的规模才有附加值。大盘在开发时要注意控制好两对矛盾:
1、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大规模开发使单位成本向极限挑战成为可能,在强调规模效益的同时不要盲目求大,非集约化开发可能导致规模不经济。
2、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
由于大盘在总体规划和配套服务上并不是简单的拼接,其成本变化是非线性的,定位失误会导致边际效益无法弥补边际支出,最终造成全盘皆输。“会所”问题成为项目开发中的一个软。
三、大盘的“两条边界”
从“学理”的角度,大盘的开发事实上存在两条“边界”,一旦逾越麻烦就接踵而来。
1、物业管理的半径问题
物业管理的本质是为业主提供周到、安全、舒适的服务,但假如物业管理人的管理权限和服务范围超出企业能力,甚至包办了政府部门的一些职能,肯定会出问题。“比如说某花园小区,原先是不让装防盗网的,发生了失窃事件后不得不装上了,为什么呢?你比起公安局的专业能力差远了,而如果有重大治安事件发生,你担不起这个责任”。
对于大盘“一站式”居家的提法有阻碍,“规模相当大,派出所、邮电局、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等,什么都有,都由企业负起管理责任,实际上履行了一个小镇镇长的权力,结果各种矛盾的协调你作不好,企业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2、商业配套问题
作为一个居住小区和作为一个社区的商业配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居住小区的商业配套只要考虑居住于此的基本需要就OK了,而社区商业配套辐射能力远超区内,所以一个居住小区硬要作成社区的配套,带来的烦恼一定无穷无尽。做任何配套,要注意它是不是与周边环境协调,是不是补充街区的功能而不是对立。“小区就是小区,社区就是社区,开发商就是开发商,如果项目开发盲目求大、求全,就很容易发生角色模糊和错位,想追求规模经济,结果不经济。”
四、大盘的操作方法
大盘开发最棘手的问题是客户的定位。由于大盘开发周期长,目标市场定位必须尽量具备前瞻性和系统性,否则很容易自乱阵脚,事倍功半。
对于大盘“卖点”也许很多,但是在“卖点“的铺排上面,也应统一定位进行。每推出一期,都对前一期有提升作用,这样做大盘才不会辛苦。
大盘营销要做好长远的营销战略准备,从而有准备的顺应变幻无常市场,否则,营销战略上棋输一着。
于大盘分期开发,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我们做完一个项目的第一期后,会有些教训,在做第二期的时候会做出一些调整,一直到三期、四期,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进步的过程。一个大盘如果各分期衔接得不紧密,就可能出问题。你打开了一个市场,但没有去挖掘它、完善它,而去做另外一个市场,就相当于从头来过,要付出很大代价。
五、大盘的设计问题
以前所谓“大盘”或“大规模社区”,就是指的福利房概念,当时讲究的是房子的使用功能,比如说配套设施全不全、市政有没有跟上、出行方不方便,还有容积率等。现在随着住宅商品化步伐加快,大盘的所指虽然已具有明显的市场特性,但有些从规划设计角度讲,仍流于形式,缺乏深度,是小型楼盘的简单放大。
设计理念在大盘上的应用,具有5个特点:
1、规模的龙头作用得到显著发挥。
2、强调概念设计,往往一个概念可以决定一个社区的定位、风格等。
3、设计要注意与市场推广节奏相衔接。
4、规划与环境设计要有系统观。“不光是一个平面的环境设计,从公共空间到半公共空间,再到私人空间,都是一个系统。”
5、在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追求多元化个性设计。“你在欧洲参观一个社区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它有古典也有现代派,但你不会觉得别扭,相反会觉得很舒服。”
目前国内大多数发展商对设计单位的要求是“项目一定要有特色”,一定要鹤立鸡群,但其实一个建筑作品要与周边环境相容,项目要与城市发展的关联。否则会显得很突兀,很不自然。
六、大盘“细节”问题
大盘的销售一般认为低开高走较为稳妥。但这里面存在一个“高走”的幅度和速度问题。如果房价提的太快,就好比100毫米的雨量在一个钟头时间内下完,肯定会闹“价格灾”。
第一期定价要为后期留有余地,能做到后期开发为第一期开发增值就很成功了。可以利用一到三个月的时间作为内部认购,项目只要具备上市条件,即提前三个月来炒作、包装,以发现价格,同时易于操控销售节奏。
大盘在开发过程中必要整合更多的社会专业资源,在市场定位、设计规划、怡景布置、配套设施、营销推广等方面密切配合,力求为项目挖掘并实现更多的附加值。
结束语:
在“大盘围城”时代,对于重庆市场来说,我们更需要采取一种低姿态、冷静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