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座位安排的艺术
小学生如何安排座位才科学、公平合理?是许多班主任老师、家长和孩子们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一个教室四五十名学生,相对好的座位就那么十几个,老师如何将他们自由组合以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更有效的培优、补差、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纪律观念,使全体学生的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让家长满意的目的?传统的方法——按孩子身高排座位,矮的坐前,高的排后,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显然不尽如人意
;那种不管高矮顺序轮流坐的方法也经常让家长抱怨、学生不满。因为当矮个子学生轮到最后一排时,前面高个子会把黑板挡到,小个子只能从同学们的缝隙里看!
我的排位法之一是把全班同学按高矮排好队,再将学生分成相对最矮、较矮、较高、最高四组,这样同组的学生身高差距就不大,然后再在组内轮流坐前、后排,各组间互相整组调换。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坐到教室的每个座位都行,自然公平合理。
我的排位法之二是把班里的视力弱的学生和学习有待提高的学生从整体中先提出来,让他们找自己适合的座位,前三排想坐哪就坐哪里。然后再按相对个子去排另外的座位。这其中要考虑谁爱做小动作,谁爱说话,爱做小动作的同学不能放得太靠后,以免失控;爱说话的同学一定让他的四周都是不爱说话的同学才可以,否则就会成了星星之火,场面更难控制。
总之,座位要定期大轮换,不要让坐在中间的同学一直在中间,而在靠墙位置的同学又都一直斜视。同时,孩子的成长有不确定性,状态有起伏,因此还要随时调换该同学的位置,以利于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一个公平、气正和谐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座位编排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一,一个好的、合理的座位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是无形的。相反,编排过于失衡的座位所造成的损失也会是不可估量的。不利于学习的座位环境,会带来学生的反感与对抗,影响学习效率,更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我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向同事们了解,一般安排座位有以下几种方式:
1.按个子高矮来安排座位:这是每位老师最基本最普遍的人性化安排,因为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身高都是不一样的。做为老师,首先应该照顾一下矮个子学生的座位。但是我们也应该避免一刀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男女搭配来安排座位:一般情况下,女生比较听话能管得住自己,学习也比较主动,能给爱动的男生以示范,让男生适当地约束自己的不良言行,有利于教育教学。
3、学习成绩来安排座位。按成绩好坏相互搭配来安排座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只顾自己,责任感不强。安排他们与成绩不好的学生同桌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思想和方法教育,让他们当小老师,可以培养优生的责任感,也让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个学习的榜样。
4、性格互补搭配来安排座位: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可以安排比较活泼开朗甚至调皮的孩子与之同桌,让他们在性格上适当的调和,避免激化情绪。
5、特殊生来安排座位:调座位时适当地考虑视力差、听力不好等的学生。同时建议家长带孩子进行治疗,配眼镜、戴助听器等,以利于更好地教育教学。
6、“相对自由组合法”来安排座位:班主任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及主观愿望,让学生相对自由地选择座位,略微地自由调整也就人人满意了。自由组合座位要从便于学习、改善同学关系、关照其他同学等方面考虑。
7、班干部、学习带头人分散来安排座位:让每个小组都有班委和学习能手,增强各个小组的监督意识、竟争意识和促进整体进步。
8、前后滚动式来安排座位:把全班同学按身高分成高、低两类,前3行和后3行滚动:每个学生每周向后退一位,第3行的学生坐在第1行,同时整列向左或向右滚动调换一次座位,依此类推;后3行滚动,依此类推。
总之,调整座位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关键是看哪种方法更适合,但一般都要结合多种方法来安排。从调整座位的小事中可以看出一个班主任的威信,也可以看出一个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个人感想:
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得出了一个“困难生”前排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坐教室前排位置的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坐在后排位置,则容易分心、困倦。所以,我将缺乏毅力、成绩较差的学生有目的地编排在前面适当的位置。这种排位方法的让学生感到这是一种优待,意识到老师并没有因自己成绩差、毅力弱而歧视自己而是把自己放在心上;另外,上课时坐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小毛病自然就能得到控制,便于管理。
学生在变,班级在变,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艺术也要不断地改变,才能不断适应新情况的需要,才能更又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和优良班集体的形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