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情、信仰与抑郁症

(2016-02-19 14:24:51)
标签:

爱情

信仰

抑郁症

情感

文化

http://s1/bmiddle/001oh3T9zy6ZulXoOZO10&690

http://s9/bmiddle/001oh3T9zy6ZulXPces28&690

http://s5/bmiddle/001oh3T9zy6ZulYjL7u14&690

http://s16/bmiddle/001oh3T9zy6ZulZpx0z0f&690

http://s12/bmiddle/001oh3T9zy6Zum08qE31b&690

http://s11/bmiddle/001oh3T9zy6Zum0zrPY2a&690

http://s14/bmiddle/001oh3T9zy6Zum194aFad&690

本对娱乐八卦没兴趣,但朋友喜欢看,看了就和我聊,受其影响,慢慢也就看了一些。最近一段时间,娱乐新闻中炒得最多最热的还是明星绯闻,和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明星不再像以前那样遮遮掩掩了,不仅不遮掩,反而主动曝光,特别是单身男女影星,大谈感情真情,姐弟恋,忘年恋甚至爷孙恋,都很平常了。有的网友说,差点又相信爱情了。

前段时间,一个网站进行“是否还相信爱情”的调查,类似的调查有过多次,记得多年前谢霆锋张柏芝离婚时进行过一次,王菲和李亚鹏离婚时进行过一次,谢霆锋和王菲恋爱时又有一次调查。调查的结果大致差不多,相信有爱情的占不到三分之一。

造物很奇妙,男凸女凹,凸凹相值,以凸投凹,于是开万古生生不息之门,无边造化,情欲根于此,恩爱萌于此。但爱情又不止于此。爱情是理想,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达不到。世人将喜欢当作爱,如同将瞬间的快感或一时的快乐当作幸福。喜欢可能厌倦,就好比吃,再美味的食品,吃久了吃多了也会厌,所以婚姻有所谓七年之痒。幸福可以永恒,爱情虽不能天荒地老,白头偕老还是可以的。很多男女在交往时说有缘,分手时又说缘尽,实际上根本不知什么是缘,多数人都是各取所需而已。因为没有真正的缘,所以所谓的缘尽了也可以不分手,还可以凑合着过。

爱情不仅是缘,还是一种境界,达到这个境界有两个路径,一是肉,二是灵,当然最后的是灵肉合一。灵可以理解,但灵很容易变得矫情,显得虚假。很多人都认为精神之爱、知己之爱难觅,实际上由肉欲达到爱情更难,难在世人的肉欲大都与名利等等物欲纠缠在一起,绝少纯粹的肉欲,绝少有纯净无染的性。相比之下,很多艺人所标榜的爱情,甚至连喜欢都算不上,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起一般人来更为复杂,他们以游戏为人生,当然也就以爱情为游戏。

提到王菲、李亚鹏,想到最近几天网上关于他们的娱乐新闻帖子比较多,我注意到了一则王菲和梁朝伟到印度拜佛的娱乐新闻。几年前,王菲和李亚鹏离婚时,就有传说王菲离婚后可能要出家修行,当时和朋友聊过这个。我认为,因为感情不顺而出家,可能不是真的有信仰要出家,为了出家而离婚,只能说明既不懂感情为何物又不懂出家为何意。

实际上,即使信佛,也没有必要出家,或者说更没有必要出家。释迦牟尼曾预言末法时代的到来,《楞严经》中说,在末法时代,魔子魔孙们出家到庙里,穿佛的衣,吃佛的饭,坏佛的法,真正的修行者多以居士相修行。当然不能说如现在是末法时代,但也不能将佛门作为逃避之所。至于情场失意就声称看破红尘,更有问题。男女欢爱是生命之源,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份,甚至是信仰的理由。男女欢爱的神圣不逊于皈依宗教,而纯粹的肉欲之乐也不逊于宗教所宣传的极乐。

早期佛教曾把男女欢爱当成一种修行方式,据说作为佛教重要器物的金刚杵和莲花就是由男女欢爱演化而来。密宗中有欢喜禅,认为男女欢爱可激扬起灵与肉中的创造性和能源,冥想和欢爱结合,可以体验到灵魂与宇宙的合一,这种融般若与方便为一体的极乐也就是最高的涅槃境界。从和谐美满的男女欢爱中可以看到佛光映照,印度传统的修炼方式瑜伽由此而来。

日本室町时代的高僧一休宗纯认为云雨即禅,云雨一夜即度百千年,云雨三生可超越六十劫生死,他有一首参禅诗:临济儿孙不识禅,正传真个瞎驴边。云雨三生六十劫,秋风一夜百千年。欲火也是自我拯救的炼火,所以又不能满足于欲望的宣泄,修行的目的是欲望的升华,心灵的净化。福柯认为男女欢爱是欲望的最直接体现,不仅仅是获取快乐享受的手段,更是真理藏身的地方,男女欢爱与真理的追求连接在一起。所以,虽然所谓的男女双修很容易走向歧路,流为邪恶,虽然男女欢喜不一定就是禅,极少能达到极乐,但宗教修行也不一定要禁欲,情场失意而看破红尘、出家修行,更不会有真正的参悟。

谈到明星因感情不顺要出家,想到了很多富豪名人因为抑郁迷失而参禅静修。前几天看到一份旧报纸,上面有一则关于搜狐掌门人张朝阳的一篇报道。据说多年前张朝阳患上了抑郁症,闭关静修,试图从佛学中寻找断除烦恼之法。像张朝阳这样在成功后迷茫焦虑抑郁的人有很多,不少成功人士每年都到少林寺等名寺中静修,寻求排解痛苦烦恼的方法,思考快乐幸福的含义,更有不少官员因不方便到寺庙中闭关,于是在家中设佛堂,偷偷地拜。像王菲转经,马云、赵薇见王林,梁朝伟、曾志伟拜白龙王,李嘉诚耗费巨资建寺庙,官员、商人设佛堂,更有无数普通人烧香拜佛,虽形式不一,但都是拜偶像,之所以要拜偶像,原因无非有三:一是迷茫焦虑要找方向;一是痛苦伤心要找寄托;一是求保佑,保佑升官,保佑发财,甚至保佑贪污受贿坑蒙拐骗不被捉到。因为需要,即使没有偶像,也要造出偶像,以假为真,以无为有,几乎所有偶像都是人造,造出来再去崇拜。

当然很多现造的偶像和佛不在一个层次上,佛教的高明之处恰恰就在于推翻一切偶像。佛教讲色空,讲因果,讲佛向心中求。佛教有无数宗派,有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有法性、法相、天台、华严宗、禅、净土、律、密等八宗,禅宗又分南北,南宗又有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黄龙、杨岐五家七派。之所以有宗有派,因为对佛的理解不同。不仅各宗各派有各宗各派的佛,每人心目中的佛也各不相同,因为各人所求不同。心就是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佛。就因果而言,各人种各人收,即使是佛也无从干涉。佛就是告诉你这些道理,让你不要胡思乱想,不要出了问题去拜佛。除了指点迷津,佛不能给予任何东西,不能保佑任何人,即使是走出迷津,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各人的品性、悟性。佛教的终极意旨是空,众生却偏偏要从中找出有。一切都是心造幻象,包括佛菩萨。烦恼皆是自找,拨开迷障现良知,走出抑郁靠自己。

    之所以将爱情、信仰和抑郁症放在一起说,是因为真正的爱情可以当做信仰,古希腊的柏拉图就认为,爱情是一种宗教。很多人之所以抑郁,是因为没有信仰而迷失。心病还需心药医,信仰和爱情,有了一种,就不会抑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