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吻爱情咬舌情感文化 |
分类: 似水流年 |
http://s3/bmiddle/001oh3T9zy6Z3P7PWme02&690
http://s2/bmiddle/001oh3T9zy6Z3P7TEKl71&690
http://s6/bmiddle/001oh3T9zy6Z3P7UZBb85&690
http://s9/bmiddle/001oh3T9zy6Z3P7S1YI58&690
http://s6/bmiddle/001oh3T9zy6Z3P7S4K1d5&690
http://s7/bmiddle/001oh3T9zy6Z3P7URU2f6&690
http://s15/bmiddle/001oh3T9zy6Z3P7WG3I0e&690
http://s8/bmiddle/001oh3T9zy6Z3P83tNtb7&690
http://s14/bmiddle/001oh3T9zy6Z3P80BNX0d&690
http://s12/mw690/001oh3T9zy6Z3P86Frt7b&690
http://s2/bmiddle/001oh3T9zy6Z3P88jgR81&690
看了部电影,电影中有咬舌的镜头,由此想到中国武侠小说中咬舌自尽的情节,想到古代故事中女子的咬舌报仇,又想到中国人的接吻。
舌头是人体的关键部位,但断舌未必致命,除非从舌根咬断,可能会因疼痛而昏死,或者舌根部大血管无法止血,流血过多而死,或者大量的出血与口腔分泌物被吸入气管造成呛咳缺氧窒息而死。但从舌根咬断几乎不可能,咬舌自尽需要超人的意志力。舌上的神经比较丰富比较敏感,舌头受伤会很疼痛,没了舌头,吃饭受影响,说话也不成句。古代公案小说中多写女子用咬断男人舌头的方式来报仇,就是利用断舌不能说话无法自辩,设计诬陷对方,假手他人以除害。弱女子咬舌复仇抗暴,实出于无奈,但在古代小说中被赞颂为智勇双全之举。《拍案惊奇》卷六写贾秀才之妻巫娘误中赵尼姑之计,失身于与尼姑勾结的无赖。她和丈夫设计,假意与无赖亲热,一口咬断了无赖的舌头。贾秀才杀死赵尼姑,将巫娘咬下的一半断舌置于尼姑口里,嫁祸于无赖,报了仇,又全了声名。《萤窗异草》中记载,书生某乙长期在外攻读妻子被屠户调戏,同窗某甲帮助谋划,某乙让妻子与屠户同食汤圆时,与屠户亲吻,屠户用舌头度汤圆给某女吃,待其舌头伸进嘴里时,用尽全力咬下,将舌头咬断,屠户大声呼痛,某甲、某乙在外吆喝着捉奸,屠户负痛奔逃。某乙赶赴那个为恶人牵线的卖花媪家,将她刺死,把断舌塞于其口中,屠户被疑为强奸杀人犯,无从置辩,被处死。
在这些故事中,女子咬舌复仇成功的关键是诱哄对方和自己亲吻,而且是深吻,让对方将舌头伸进自己的嘴里,然后狠命咬断。所以接吻是故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在中古以前的中国,热恋男女甚至夫妻亲热时似乎从不亲吻,南北朝之前写男女情爱的诗歌故事中从无亲吻描写。或谓古代中国人不亲吻是受儒家保守礼法影响,但诗歌故事中的热恋男女无所不为,独独将亲吻视为禁忌,无法解释。一种说法是,中国人开始接吻,是受中古时期传入中国的佛经故事的影响。西晋时翻译的佛经故事中有关于亲吻的描写。古印度故事集《伟大的故事》中收录了一个故事,一个尼姑的弟子悉提迦利乔扮作商人的女仆,偷钱逃走。商人追来,悉提迦利藏在树枝间,商人的仆从爬上树搜寻,悉提迦利以柔情媚语迷惑他,和这个仆从亲吻,将那个仆人的舌头咬了下了来。古代印度人的情爱观念很开放,对男女之爱的细节不厌其烦地进行探索研究,比如流行一时的《爱经》中就总结了与女子接吻的三种方式及四个角度。这些东西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受启发的中国人开始尝试亲吻,慢慢地将亲吻与性爱联系起来。
有人则提出异议,山东莒县龙王庙的汉墓中发现有男女接吻图,因此中国人很早就会接吻了。《说文》中有“吻”字,但“吻”意为“口边”。或谓《说文》中“歍噈”一词或指亲吻,清代段玉裁注:谓口与口相就也。有人甚至认为“歍噈”是深吻或舌吻。但口与口相就并非就是亲吻,接吻成为男女表达的情爱的重要方式,或以为在元代之后。元代之前的亲吻描写主要是在佛经和佛教故事中。唐代的佛经《四分律藏》卷四十九有一段描写:“时有比丘尼在白衣家内住,见他夫主共妇呜口,扪摸身体……”“呜口”就是亲嘴。
从元代起,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亲吻的描写。元代散曲中有不少描写,如关汉卿的一首散曲:“冷丁丁舌尖上送香茶,都不到半霎,森森一向遍身麻。”吴西逸的《思情》:“梦中寻可意种,碧纱窗忽地相逢。舌尖恨,心上恐,惊觉晨钟。”到了明代,文学作品只要写男女情爱,几乎无不写到亲吻,小说和山歌中描写得更为大胆直露。《挂枝儿》中有“大着胆,上前亲个嘴”的直白,《山歌》中说“亲嘴须亲红嘴唇”,《西游记》中写猪八戒在高老庄强占高小姐:“走进房,一把搂住,就要亲嘴。”《醒世恒言》中的《汪大尹火烧宝莲寺》描写:“把李婉儿双关抱紧,一张口就凑过来做嘴。”
接吻之起源,或谓出于本能,源于婴儿期吸吮快感的记忆积淀,也与嘴对嘴的喂食方式有关。既与婴儿吃奶的快感有关,亲吻就有渴望返回母亲怀抱的意味。一种说法是,上古时缺少盐,而人又需要盐分,于是原始人类相互舐面上汗水中的盐分,逐渐演变为接吻。或谓接吻源于远古时代的食人习俗。或谓亲吻是宣示所有权,如爱斯基摩人对自己的所有物都会先舐一下,以防别人再染指。在有的原始部落中,患病被认为是邪魔钻进体内,可以用接吻的方式将病人体内的邪魔吸出,后来演变为关怀问候。在欧美一些国家,夫妻一方出门和回来时都要先接吻,或谓此风俗源于嫉妒猜疑。据说古代意大利严禁妇女饮酒,男子外出时,恐妻子违禁饮酒,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闻闻妻子的嘴,后来发展为接吻。或谓男人外出,怀疑妻子与别的男人饮酒玩乐,回家便把舌头伸进女人口中查查有无酒食味道。一种说法是,因为嘴是生命之门,呼吸、饮食都离不开嘴,用嘴亲吻他人,表达的是亲爱敬重信任。对亲吻进行形而上解释的是柏拉图,他的《会饮篇》中说,宙斯把圆形的人劈成两半,每一半到处寻找另一半,一旦寻到,就互相拥抱亲吻,合二为一。
无论接吻始于何时,源于何事,对现代男女来说,亲吻是表达亲昵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甜蜜的享受。亲吻既可增进感情交流,又可激发性激情,刺激产生麻药一样的生化物质,使人生瘾,男女之所以对接吻乐此不疲,或即因为此。亲吻必须伴随炽热真挚的爱情,只有相互喜欢,亲吻才有感觉,才有快感,否则满口涎水,很是恶心。亲吻是灵肉合一的第一阶段,彻底的信任是愉悦产生的基础。在欧美的民俗故事中,接吻被认为是解脱魔咒的灵药。在一类故事中,如果一个男子吻被施了魔咒的女人三次,女人就可以从动物形状变回人形。在欧洲的礼仪传统中,接吻被视为高尚纯洁的礼节,因此即使是男女情人亲吻,也无需避人耳目。但在中国,不仅古代男女亲吻要偷偷摸摸,即使在今天,接吻仍是遮遮掩掩,公开场合牵手拥抱都可以,而亲吻则被视为不知廉耻的行为。